收到上述银行短信的前一天,即10月1日,正好拜读了专科医生Kanwaljit Soin特为《海峡时报》撰写的“Ending ageism - the prejudice against one's future self”。那天是新加坡以前的儿童节,同时是国际老年人日;作者呼吁我们的社会要停止年龄歧视;她指出,不少年轻的一辈往往将老年与三个D挂上等号:disease、disability与dependency,即疾病、丧失能力与依赖,而一些老人也因此“内化了”(internalise)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进而自以为老了,没有用了。

去年本地65岁及以上的居民占人口的15.2%。除了呼吁各界要对各种有意无意的年龄歧视措施有更敏锐的正视之外,让我们这些老者,尽管有些步履已开始不由自主地放缓,或确实有病随身,也能以阳光心态过每天的日子,展现年龄与阅历所带来的睿智、宽广与坚韧。相信越多这样的例子,越能“感染”我们的社会以更全方位的眼光看待年长族群。

前阵子,电视剧与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的演员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虽高龄90,仍毅然与三位人士一同参与太空之旅,成为最年长的太空人,可谓是乐龄之星。

金融产品设定门槛不稀奇,因精算师自然有他们的精打细算,然而,在70岁已不再是古来稀的21世纪,在新加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84岁左右的大环境里,这70后之“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普遍现象呢?制定类似规条的各盈利、非盈利机构在年龄设限方面是否可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有关规条呢?比如拥有驾车执照的乐龄人士,只要通过体检,便可得以延续执照,没有说一到某个年龄就一律不许再开车。笔者亲戚当中便有近80岁与逾80岁的驾车人士。

10月初收到一家银行发来的短信,介绍一个为期三年的新产品,说明本金起码需要多少,并指出所标明的固定利率是确保的(guaranteed)。所提供的资讯显示此非投资性产品。再读下去:只限70岁及以下的人士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