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话里,酿作为动词还有填进塞入的意思。用猪肉塞入切开的豆腐,煎炸后再炖煮,才是最传统的客家酿豆腐。酿苦瓜、酿羊豆角茄子和青辣椒,甚至还能酿冬菇等,据说都是后来的创意,酿豆腐里还有鱿鱼、西兰花、鱼丸等,也是来自其他族群的灵感。
客家人来南洋,也随身携带了酿豆腐的记忆。这舌尖上的乡愁也是客家人过天穿日的必备料理。正月二十是天穿日,其起源和女娲补天有关,传统上客家人吃年糕象征补天,后来也吃酿豆腐,将肉塞入豆腐里,就很有“补天”的仪式感,填补了豆腐的洞口,也让清汤挂面的豆腐变得精彩,这不就像女娲用五色石补天后出现的灿烂晚霞?补上后,更美了。传统的客家人多是山民,而来到南洋后,除了保留用猪肉作为酿料之外,还因地制宜采用了鱼蓉,现在人们更讲究吃得健康,所以吃酿豆腐就未必会选择真正意义的酿豆腐,而是挑多点蔬菜或鱼蓉酿食。
在酿豆腐摊子前,真切感受到自己掌握了自由。知道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还是令人安心的。但一些人在面对完全的自由,反而会不知所措,所以排队时经常遇见一些举棋不定的食客,就算眼前有山珍海味,也只是徒添烦恼。如果你想初浅地了解一个人,或许能和Ta一起去吃酿豆腐。
赛阿威路上有一栋漂亮的Art Deco风格的老房子,后来改造成精品酒店,立面上还保留了“客属刘氏彭城总会”的招牌,以前人很清楚也很重视自己来自哪里。似乎曾经有不少客家人在此出没,所以附近有不少客家酿豆腐名摊,不动声色地泄露了蛛丝马迹。
酿造和制造,都是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但酿,感觉还要多加点时间和人气,需要用时间来酝酿的东西,总是更美好的。
白锡小贩中心内有家早上7点就开门营业的酿豆腐,到11点几乎就卖光了。英文店名主打Special chilli,这家酿豆腐的辣椒酱特别惹味,不辣的辣,适合不怎么能吃辣的人。我喜欢买酿豆腐的过程,看着架子上各种形状的酿物,根据自己喜好来组装一个早餐的盛宴,同时加一份带有肉碎的客家面,就不会辜负拖拖拉拉的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