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问老师潮州话的猪油用“𦛨”,读音近“拉”,而英文的猪油是“lard”,潮州话的“𦛨”是不是借用自英文?老师说“𦛨”这个字在潮州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有可能是西方人旅游中国后带回欧洲而后造字的!谁创造谁借用,无所谓,我只知道潮州人有一款“𦛨饼”,美味可口,回味无穷。印象中闽南话好像没有“𦛨”这个字,由此看来应该是个古字。

总之,福建潮州都是一家亲吧,我有一个福建朋友就告诉我他的太太是潮州人,姓郑,姐妹三人都是嫁给福建人,大姐夫姓庞,二姐夫姓卓,她先生姓林,如果用夫姓加上自己的姓来形容联姻,则成为庞郑,卓郑,林郑,用福建或潮州方言来表达则听起来变成“捧茶”“倒茶”“饮茶”,哈哈哈,难怪我的朋友过得最舒服,天天“饮茶”!

三次大移民的路线都是先走水路,然后向南移,很自然就来到福建省,但不久人太多了,又会继续向南移动,到了闽南的漳州,之后再向南就是潮汕地区了。这些带闽南话的新移民慢慢的就得和当地的潮汕人,准确来说是揭阳人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潮汕话,是多年的官话和闽南话的结晶。

漳是漳州,潮是潮州,漳州在福建省的南边,也就是闽南,潮州则是在广东省的东北边,两个城市的距离大约是222公里。有句话是这么形容漳潮的,“地有闽粤之异,俗无漳潮之分”,更有说“潮汕根在闽南,闽南根在中原”,为什么?

最近在香港报了一个课程,潮语工作坊,完全用潮州话来授课,十分特别,学生就十个,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学生。授课老师是位专门从事潮汕文化及语言的大学教授,由他解释潮州话的历史,听出耳油。

中原的发源地是黄河、洛河、伊河的交汇处,由于伊河还没到交汇处时就先汇入洛河,故历史都是记录河洛一带,这里的河不是河南,是黄河,洛不是洛阳,是洛河,故今时今日若有形容河洛话的,如“𨑨迌”,用现在的潮州音读则相当于“踢跎”,意思是玩耍,其实“𨑨迌”就是古中原话。

原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有“驻军揭岭”的措施,而揭岭地处粤东中部高地可居中控四域,虽然当时的行政管理命名为南海郡,驻军的地方就应该是今天的揭阳市,当时的沟通语言是不是潮汕话?不一定,但肯定会是秦朝的官方语言吧。潮汕地区在2200年前左右的历史长河中有过三次来自中原的大移民: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

香港的报纸通称现任特区行政首长为林郑,难道这是天意,她可以继续在明年下半年后轻轻松松“饮茶”多五年?(传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