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我这些年来所推出的闲书,会不会也在现今年少读者内心,烙下几许或清晰或隐约的印记,让他们多年后也会偶然记起,寻找的美好,重逢有期的希望,也许明天的约定?

某同学问,几岁开始喜欢画画写作?是先作画还是写作?画画从小就热爱,6岁开始对画画比较有意识。写作方面,高中时期才开始投稿报刊,平时则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训练文笔的好方法,日记是不公开的,所以在书写时反而最真切,没有顾虑,随心所欲。我一般上是先作画后补上文字,因为画画需要多一点时间,文字在修改上比较容易。

中秋已过,明月圆缺,晚风送暗香;仙子飘来,白影有无,夜色笼心房。

闲书少看,然我还是看了真不少,只是不敢再让父亲知道。或许那个年代消遣的选择也不多,躁动不安年少的成长岁月,反而可以静下心来投入各色书本的浩瀚天地。也或许因此,奠定了我对图文创作的基础与兴趣。

某同学问,如何从生活中所看见的风景,所遇见的事物获取灵感?我想灵感真的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已做好准备去感知去发掘。如果你内心是麻木的,就算面对最动人的景色,也激发不出精彩的想法。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得处于渴望创作的状态,只要有渴望,自然就会有灵感。

种子而今开花了,开成我每年中秋期间一幅幅的应景画作,画明月画玩灯也画我想象中别样的奔月仙子。那天作画时,脑海隐约浮现的,是令曹植也忘餐的婀娜洛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两周前出版社负责人发来消息,说圣尼各拉女校寄来邮包,内附该校中二生给本地作者的亲笔信函。隔天我就收到了信件,小女生都格外用心,不但亲笔写了读后感,还动手配上可爱精美的插图,让人着实感动。她们分别读了《寻找》、《说好的,重逢有期》及《也许明天,也许来世》,除了发表想法,有些还提了不少问题。容我借此小小园地,一并答复小女生的一些提问。

说来好笑,对凌波微步那不切实际的浪漫遐想,竟与《洛神赋》无关。想诸位与我一样,皆因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而得知“凌波微步”一说,对吧?当年13岁,看了港剧《天龙八部》而对奇幻的武侠世界无限憧憬,经同学推介开始阅读金庸先生原著小说。第一部完整读完的是《笑傲江湖》,虽为港版繁体字,阅读起来全无困难;接连数日,虽不至于废寝忘食,但也绝对爱不释手。还记得小说中有一号反派人物木高峰,与我本名非常贴近,某回在家中吃晚饭时,按捺不住内心小小兴奋,与家人聊起这一发现。只记得父亲当时有点不快,淡淡地回我说:多放点心思在课业上,闲书少看。

碍于篇幅,只能简单答复几题。小时候看过的嫦娥奔月图,读过的武侠小说等闲书,都潜移默化间丰富了我创作的资源库。不知我这些年来所推出的闲书,会不会也在现今年少读者内心,烙下几许或清晰或隐约的印记,让他们多年后也会偶然记起,寻找的美好,重逢有期的希望,也许明天的约定?

说实在,本期的配图还当真是中秋当晚才完成的,分享上网已是中秋隔日。小时候喜欢过中秋,除了提灯笼吃月饼,最期待的莫过于看报刊上月饼广告的嫦娥奔月图。遥远的月宫仙子,神秘而婉约,一年一会,在我内心撒下审美的种子。

某同学问,可曾画过深沉阴郁的插画?有,我一向来多愁善感,有一阵子对孤独感受强烈,画了一系列比较沉郁的作品。也许是年纪大了,离童年越远,反而更想靠近一些,所以总喜欢画童趣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