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新加坡国菜,海南鸡饭似乎当之无愧;辣椒螃蟹虽然不是每天都会吃,但它卖相好,形象佳,适合对外推广,国际友人的询问率算是最高的。

经济米粉也很能反映本地的掺掺文化,这似乎是我们习惯而热衷的生活方式。什么都能掺,由语言到美食,一些掺起来竟有匪夷所思的效果,比如被称为黑白双魔或麦克杰逊的豆奶拼仙草水。我印象中,过去的经济米粉还能淋上咖喱汁,现在已不常见。在点经济米粉时,我也喜欢米粉掺炒面掺粿条掺福建面,一盘面里就有好几种的面食,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对本地人而言,国菜是什么,或许是被问到或要写专栏的时候,才会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的定义十分简单,自己每天能吃但也总吃不腻的东西就是国菜,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菜。对我而言,它就是经济米粉。正如经济菜饭,这经济两字就很贴近普罗大众的消费心理,谁不要“又便又鲜”。

那么多年来,经济米粉的改变不大,主要是多了配菜而已。经济米粉的经济,除了价格之外,应该也和时间有关,米粉加配料,整个上菜过程可以少于一分钟,节省时间就是节省金钱。

国庆日快到了,自然要谈谈国菜。要如何定义国菜不难,但要选出一个代表性的国菜,就各人有各人的意见,甚至还要考虑邻居的看法。它至少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海外友人来新加坡最想吃的菜,正如我到台湾一定要吃牛肉面,到香港要点云吞面。它甚至是当地人每天都吃的食物,比如在埃塞尔比亚,不小心看会觉得像一张抹布的Injera,这煎饼每天都准时出现在餐桌上。

白锡小贩中心底层就有一家很少媒体关注但每天早上排长龙的经济米粉店,招牌就是简单直接的经济美食。一人包办的安娣手脚利落,忙的时候,你和她聊几句,她还会一边夹米粉加辣椒一边积极回话,不觉得你烦。炒米粉及店里的花生粥、芋头糕和南瓜糕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所以成本比较低,也能卖得便宜,名副其实的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