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吃完了,是时候回家了。我们起身拍拍裤子上的尘土,此时我猛地想起另一个灯光小景,那是在一年前的克拉码头:
老城区的这些灯光小景,不过是普通的功能照明灯光,并非灯光效果的特别设计,可在大疫之年的暗夜相遇,常让人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是它们日夜伴着人们,度过一个个伏流暗潜、危机四伏的日子,最是能慰人心灵,使人安心。
最近一次大型灯光秀约在两周前。沿着海湾一路看过去,螺旋桥、观景轮、新达城、榴梿壳,白绿相间的灯光中它们又是另一种风采。隔日上网才知道,前一晚原来是国际反毒日的亮灯活动,白绿两色正是“反毒丝带”的颜色……
7-8月之交,夜景灯火的主调转为红白相间,每座建筑物的灯光设计都不尽相同,令人好奇灯光设计人是如何在这两种颜色中玩出这么多的花样;
疫病来袭,为游客设计的灯光秀暂时隐退,滨海湾一带的灯光夜景渐渐成了主角。这段日子里,城中的灯光会说话,而且是说给本地人听:
去年5月7日,封城满一个月。那晚滨海一带的地标建筑打起了蓝灯,以宝蓝色向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护士致意;
“想必是做开业前最后的准备吧。”我们这样猜,隐隐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的一种久违的兴奋,只是大家都带着口罩,看不出彼此的表情。也罢,本地人本就不以夸张表情说话,这一刻的舒朗心情,就都寄付在这粲粲灯光里了——
上个月的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第一次出外用餐竟恍若隔世。那是个周五的夜晚,入夜后中央广场外面的游人不算太多。餐后买了一支雪糕筒,在河边石阶随便找个地方坐下,面对着河对岸克拉码头的餐馆一条街。河的那一边此时灯光璀璀、人影憧憧,五彩饰灯的倒影伴着对岸传来的隐隐乐声,在粼粼微波中如碎彩纸无声地流动。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渐渐迷上了城中的灯光,不仅找来有关专著研读一番,晚上也常专程去看市区灯光夜景,往往一句“走,看灯去”就出发了。不过,相比起那些有意为之的灯光“大场景”,我们更喜欢去看老城区的灯光“小叙事”:哈芝巷临街小店的迷人橱窗,福康宁山坡上的一排路灯,小印度入夜后依然灯火通明的街边菜摊……
一向被城市灯光(urban lighting)吸引,每到一个城市,晚上会特别留意那个城市的夜景主色,比如巴黎是暖色赭黄,东京则属偏冷的郁蓝。要承认的是,疫情前我有点抗拒狮城的夜色,总觉过于艳丽的灯光秀只是游客口味,不该是狮城夜景的主色。
去年6月首个解封日的前一晚,我们也是散步来到新加坡河边。连月来克拉码头静悄悄的,河边整排餐馆都黑着灯,餐馆一条街上行人很少。可那晚的情形不一样了,整排餐馆的灯此时都亮了起来,有人在店里店外正忙着。
这是疫期中我最喜爱的灯光小景。已有一年多了,每次想起仍能感觉到一股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