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巴黎气候峰会的碳排放决议能获得各国政府/人民的诚意合作,全地球海岸线人类聚落面临海水升高的危机可能提前到2060年成为事实,而不是原先测定的2100年。

综合结论,眼前最堪忧虑的是,一旦南极西部的冰架全盘崩落入海,各方专家的共同“估价”,将造成海平面在已有的升高计测上直线上升3.2米。

今年1月英国利茲大学研究报告,2000至2019年冰川每年平均流失2890吨,每十年年均流失增长520亿吨。

巴黎或无巴黎,各国的努力平均成绩将决定本世纪末海平面升高的米数,是肯定而铁定的。

5月6日专家敲响警钟:“海水不会退回去”。

迄今能预测到的是,海岸城市及岛屿都市必须从海水上升趋势浪潮中远谋生存前景已成定局。根据旅游资讯显示,无限旖旎的蜜月圣地马尔代夫群岛错落于汪洋大海中,遭疫情重创之外,更逃不了海平面上升的命运。我所得资料有限,细思寰宇同命,四顾恻然。

更何况它并非“天灾”,它是“海灾”,人类要负很大程度的责任。

到目前为止,美加英新澳德等多国的不同科研发现,皆指向同一后果。

4月底,新西兰颁布计划将征收南端部分沿海地区,迁到内陆地带重建城市,赶在30年期限前及早未雨绸缪。鉴于大计公布后因牵涉广大复杂,首要的民生赔偿部分不易解决,暂时未有明文良策。

事实上,过去20年有个别科学家不断作此警报,可惜听者邈邈。

因亿万吨冰山入海造成地球身上的一个“自然现象”,好像很“有趣”或“科幻”,是你我从未想象到的:冰架脱体,使南北极本体的“体重减轻”,而冰融入海的巨流动摇了南北极的固有位置。

1990年以来,两极冰体入海的体积重量每年达亿万吨。海水变暖是现代生活方式致使,我们的享受/欲望/奢求,给地球下毒不计其数。作为科学范畴外围的平凡人,我们或许“不大了解”,可是不能不有所闻。

因亿万吨冰山入海造成地球身上的一个“自然现象”,好像很“有趣”或“科幻”,是你我从未想象到的:冰架脱体,使南北极本体的“体重减轻”,而冰融入海的巨流动摇了南北极的固有位置。

我们都略有所知,也许我们都不在乎;曾有人对我说:未来2000年的事你为什么要去想?但这不是2000年,只是本世纪末,80年内即将波及人类生存空间的现实。

这些数目字不是想象,不是科幻,是海洋科学。

保守估计,环球至少一万个沿海城市无可逃避海水上升的后果,受影响人口将达亿万计,民居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将作废,海岸线边缘现有人文建设不得不放弃,失效或全然废置。

(传自墨尔本)

毋庸置疑,现存的文明状态面对空前未有的变动破坏,或将费时数十至数百年,然其广泛的毁灭性不是一场短期爆发的海啸或地震所能拟比。

哥本哈根、曼谷、上海、迈阿密、新加坡,有30年的时间筹备策划。30年“只要功夫深”,乐观一点人定胜天!

地球两端的北极边缘的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溶解速度无可阻,对人类的立足安身地形成包围之势。海洋学家恩格雷德的最新研究揭示,海洋暖化已不可逆转也无可控制。

写《迷人的海洋经济》时,我心里很清楚接下去逃避不了海水上升的课题,却因感觉沉重无法下笔。

海洋天天吞下游客的垃圾,海水污染始于60年代。上世纪80-90年代,冰架流失和底层的水力波动,南极和北极本体位置移动了4米的距离。1995年发现北极整体由南向东移动,90年代到2020年的流动速度比从80年代至1995年快了整整17倍。

再说一次,本世纪末数十年,南极洲冰架裂脱体坠入海将成为海平面加激上升的决定因素。

所激发的化学变化将是超乎预测,变成未知的难题。

今年开始,专注于北极南极险象加剧的有关研究密集增加,发掘的各种现象也更加精彩惊心。

我在《迷人的海洋经济》篇曾提及海水升高损害海岸线农作物情况,同样发生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海岸地带。大致由缅因州到佛罗里达州一带的树木,经久饱受海水盐分入侵影响,已被列为“幽灵”树林。北卡罗莱纳州尤为明显,可见海水上升残害的地区不分南北半球任何一洲。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这是事实,不是政治,不是唱高调。

新西兰南岛冰川自上世纪80-90年代加速融化缩小,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都预计,现今融解中的冰川很多将在下一世纪消失。

新西兰位置靠近南极的西部,正是海洋暖化最快的地点,过去30年这一角落脱落入海的冰量重达 一兆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