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那墙架子上排满的书了。网络时代最不知如何是好的就是实体藏书了。自小家训甚严,即使一张印有文字的纸张掉在地上,也不准提脚跨越,母亲视此为对文字不敬的大逆。丢书?那可是罪孽啊!和建筑有关的,都是既大又厚重的书,而且没有廉价版。买的时候,很舍得花钱,现今想转送,倒怕是让人埋怨把累赘转移。把心一横,绑扎起来与废纸一起送到废纸回收人手里。不知这样能不能减轻丢书的罪孽?
一大堆制图工具,这么多年胼手胝足的积累。电脑时代一来到,手艺功夫早已难得用上,不过就是偶而心血来潮,当是古玩把耍而已。可三番四次经历了收拾,还一直留着,盖鸡肋——食无味而弃可惜也。
又到了该收拾的时候了。年纪有一把,像这样,该收拾的时候,虽然也经历过不少,但每到这种时候,依然会忐忑不安。费时费力,整理、丢弃、搬迁实物,只是累;难过的,往往是决定实物取舍的挣扎。因睹实物而翻掀开来的回忆——平日不复记得的人、事、物——这时难免会重新梳理一轮,挑拨起难以控制的情绪。
近十几年来大家都在推崇断舍离——断买、舍旧、离执念。年纪大了,只为拥有,或人有我有的购物行为,即使不断绝,至少能克制。不再用得着的旧物,收藏越久越觉可贵,所以舍弃越难。最难还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理论明白,口头说离,心灵上总是离不了。
该收拾的时候还是要收拾的。这次,该断的算是断了,该舍的几乎都舍了,可惜该离的没能离得彻底,还是保存了几箱。唉!像已经断奶的小孩离了那个有乳臭味的小枕头就睡不着,也许返老还童确有其事。
图纸最多,张张都是亲手亲笔画的。墨彩的用心没有褪色,夹杂着许多设计定案前,勾画、字述在面包纸上的草图和零星的指甲图——思考过程的记录。我们常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忘了实际上每栋建筑皆始于笔下。
那么多图纸,虽与万丈高楼无缘,却是许多实体建筑的源头。都说着它们个别独有的故事,平凡、渺小,但是真实。而今建筑应还在,也许容颜改。我下决心让源头就此断绝。旧梦不须记,也不必再提起。
接下来是纸质文字原件。一叠叠文件夹,一个个承诺,一份份协议,一段段披荆斩棘,勾心斗角的历程,一件件先君子后小人,不可告人的私隐。时迁偷鸡,境过也成凰。原件还需要存档吗?都值得送去扫描成电子版然后才把原件销毁吗?位居权贵尚且不讳公然自认非绅士,还有什么需要认真守护的?决心把那一堆过时的白纸黑字,和谁是君子谁非,一并碎切成废纸条。反正一阵风吹过,自然会有另一阵风扬起,从此无需再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