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祉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19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韩国由一个不太充分的民主转向更民主的体制。女权主义意识在韩国得到认真的讨论,并成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思潮。女性主义分别从文学、绘画、戏剧、电影和舞蹈艺术领域,描述妇女受压迫的客观现实。梨花女子大学于1978年开设第一门女性主义的课程,1985年韩国妇女研究协会创立,创办《韩国妇女研究》。这些研究为帮助解决妇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妇女的自我意识。1987年,韩国妇女协会联合会(KWAU)的诞生,是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团结起来有组织地争取妇女权利的重要标志。

自21世纪初以来,女性政治配额制的制度化过程,对女议员代表性地增加产生很大影响。在家庭领域,2005年,韩国废除户主制,这成为在家庭和社会实现两性平等的重要基础。因为旧的户主制度明确规定,丈夫是家庭理所当然的户主。妇女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60年的21.6岁增加到2004年的27.5岁,出生率从1960年的平均6个孩子下降到2004年的1.16。2013年朴槿惠当选为总统,实现女儿成功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这一事实。

一部优秀的小说是一个时代的镜子,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与她成长经历及作品相伴随的,是韩国女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正是在这样一个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社会背景下,韩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不仅仅是哀怨,还有锋芒毕露的对抗,对抗父权制下的不公正与暴行。她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角、灵敏的嗅觉乃至想象力,描述人类难以言说的痛。韩江的作品被称为直面历史创伤,这是人类共同的历史创伤,受伤者不仅仅是女性。未来社会的改善,须要男性与女性共同努力。

韩江1970年出生于光州,这一年,在光州发生举世闻名的民主运动。韩江在《少年来了》书中,从六个主要角色不同的视角描述这一事件。光州事件引发很多人思考,不仅是政治意义,还有文化方面的思索。我们所崇尚的文化价值是否可以改变,包括社会性别文化,妇女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生活?女性主义是女性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并且付之于行动,是女性文明自觉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标志。

韩国妇女史研究认为,新罗三国统一后,专制政治时代到来,儒教对女性的社会角色产生极大影响,要求妇女具备勤劳、忍耐与顺从的美德。1960年代,深受工业化腾飞的影响,韩国妇女大规模就业。1965年至1975年间,韩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妇女是主要的流动人口,城市家庭类型向核心家庭转变。同时,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下降。这一切意味着妇女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韩国的工业化与西化推动妇女的社会参与,但大多数变化主要是由于妇女为自己谋求发展的强烈要求。1970年代,韩国出现各种妇女团体,活动涉及不同领域。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学国际研究专业研究生

这是对过去男尊女卑、女性角色为妻子、母亲等一系列传统认知的突破。随着韩国女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参与的不断扩大,女性主义意识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文化领域里的觉醒恰恰最难得可贵,这是韩江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

1980年代的韩国女性行动主义,在1990年代收获丰硕果实。女性组织推动并谋求女性在各级政府中更多的代表权,女议员和法官数量上升。政府在1993年颁布《关于惩罚性暴力和保护受害者法》。相继出台《母子福祉法》《韩国女性发展基本法》等保障女性权益的法案。韩国开始在公共部门引进配额制度,有力地保障更多妇女参与政治。1999年,韩国女性的经济活动参与率是47.4%。韩江1993年从延世大学毕业,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她的思想沉淀应该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尽管她的作品发表主要集中在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