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美国,须要对社会进行进一步剖析,不常出现在新闻媒体报道中。这层的美国更加具有冲突性,相比第一层,不再向外洋溢着自信与自豪,更多的是对于世界与时局变化深深的怀疑与反抗。
第三层的美国则更加隐蔽,隐藏在建国近250年的历史里,隐藏在各项法令与政策背后。这层的美国不仅仅是当下的美国,也是过去的美国的累积,更是未来的美国的预言。在这一层里,能够看到美国政治意志运作的过程,以及社会意志流淌的方向。
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来自得州的穆斯林女同学,她从不因为自己的性别和宗教信仰而感到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而是展开双臂拥抱并热爱自己身份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第一层美国社会的自信与开放。
回伦敦的航班深夜从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起飞,空中俯瞰,可以看见芝加哥市区灯火通明的摩天大厦与如棋盘格状的道路、小镇灯火之间的黑色农地,还有密歇根湖的巨大黑色轮廓。城市、村镇农田和广阔的大自然,形成了我在美国生活四个月后对于这里新一层理解的底色。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美国?
第一层的美国最显而易见,是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美国。这层的美国充满自信,在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各个领域独领风骚。这种自信从上至下,体现在各个社会层级。
这是为什么?美国多个城市在上世纪中期经历了一次白人中产阶级从市中心区域往郊区搬迁的过程,政府为了方便这些中产阶级上下班,因此修建了衔接郊区与市中心、而忽略中间地带的高速公路,导致那些住在中间地带的居民,无法搭上交通便利的“顺风车”,无法在经济上改善生活,加剧了城市的种族隔离和经济分化。近年来,随着平权运动兴起,不少市政府也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拆除或改造一部分高速公路以促进城市再生,增强社区的连通性。
在芝加哥时,与不少朋友谈到今年下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我发现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支持者都对两位候选人感到不满,对制度的信心也充满疑虑。伊利诺伊州与纽约、加州一起被视为是民主党的铁票仓,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选择左右不了结果,对于选举失去了兴趣与信心;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次的选举并不能选出最适合领导国家的人,只是在两个老人之间“比烂”。
一定有人会批评,四个月太短,期间的观察很难反映美国真实全貌。这一点我欣然接受,但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仅限于此,更值得思考的是,文中触及的三个不同层面,适用的也不仅仅是美国而已。
延伸阅读
(作者是伦敦商学院MBA硕士生)
以美国大城市的交通规划为例,车辆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往往衔接了城市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与周边的市郊居民区。乍看之下这很正常,便于人们往来公司与住家,但如果仔细检视这些高速公路衔接的及没有衔接的区域,我们能发现从北方的芝加哥到南方的休斯敦,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大多是白人占多数的市郊区域,而黑人等少数族群聚集的社区往往被略过,甚至被高速公路形成的围墙与市中心分隔成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