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刚上任的特拉斯政府不顾英格兰银行(央行)的加息行动,毅然减税并拨出巨款补助受困于高能源价格之苦的家庭的例子,恐怕是对美联储抗通胀努力的一次不祥启示。尽管美国目前没提出类似英国的高预算计划,拜登政府其实还向富人征收更多税,但与此同时,为了争取选票并进一步与中国在全球分庭抗礼,联邦政府接下来几年的支出反而会增加更多,如减免公共大学生的学费债务、为构筑安全供应链而通过的晶片法案、还有为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抗衡的6000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等。这些高价项目若全部落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为日后造成庞大的通胀压力,令美联储至今的加息所带来的抗通胀效应显得微不足道。
美联储出错其实早在去年就已露出端倪。在去年底,它预测今年会两次加息25个基点,而且即便到今年初,还相当乐观预计通胀将在年中左右达到顶峰。可是到如今这些预估都没成事实。到了上周,联邦基金利率已相继被调高超过两次,年中早已过去,到目前仍然没有数据证据显示价格压力正在明显消退,这难免引发美国央行有没有可能过度收紧银根导致经济衰退的担忧。华尔街乃至全球股市上周大幅度滑落,都在反映投资者对美联储行动恐会冲击经济的焦虑。
但对于美联储来说,更重要的挑战还在于,它无法阻止过去超过30年利率下降所造成的政府债务节节攀升后遗症。基本经济学就告诉大家,债务状况一旦显著恶化,单靠加息这个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胀,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加息可导致经济衰退,税收收入下降,不削减政府支出就意味着债务上升。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正如墨菲定律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高通胀数字背后的因素错综复杂,眼前可看到的不外是后疫情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持续紧张,俄乌战事带来的油气和食品价格高涨。企业商家们面临人力短缺、累积成本压力以及供应链瓶颈等一连串挑战,不得不转嫁更高成本给消费者,从而导致美国以及许多国家地区的核心通胀今年以来一直保持高位。
根据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美国联邦储备局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上周再度加息75个基点,恐怕是正在应验已成西方常用俚语的墨菲定律,因为种种迹象显示,这次美国所承受的通胀局面,已不是美联储加息就足以压制得了,更遑论最终解决。
可是,从更深一层并从更长发展趋势来看,这次的高通胀局面就牵涉到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以至于科技的结构性变化,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本和廉价的商品越来越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回忆,也就意味着这次抗通胀的挑战性,可能已超乎美联储能力所能应对解决。
其次,随着各国陆续推动绿色经济,致力于实现各自定下的碳中和目标,对于绿色材料和矿物的需求和价格,预料也会水涨船高,而对用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可再生技术的使用需求增加,也可能是更高通胀的另一个结构性驱动因素。美联储对于这类较长期的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价格压力,一般上也是束手无策的。
热点话题
首先,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已经造成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所带来的低价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昔日跨国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外包和规模效应来压低价格的经营模式,正随着美中俄等大国关系变化所引来的各种制裁、禁运和反制等措施,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美联储的加息行动,是不可能改变地缘政治紧张所造成的低价红利消失问题的,相反,还可能加剧生产商融资的困难,导致生产链的进一步混乱,生产成本无法降低。
总之,考虑到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进入尾声,在可见的将来,去全球化、去碳化的世界所需投入的财政资源,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对立和紧张局面,政府减少支出的可能性不大,结构性通胀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减低,美联储要实现控制通胀的目标,将会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