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谈“亲中”,不再只是历史文化的认同表态,还加上价值选择的意涵,彷彿是对中共作为的接受。即便是保有中华情怀的国民党人,面对中共诸多争议,要自陈“亲中”不免尴尬。国民党历来主张两岸是制度之争,不是身份之别;但当制度的核心价值差距太大时,还是会渗透到身份认同的形构。
相对而言,包括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前主席江启臣等,则多从国民党孙总理《三民主义》受益于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启发,以及国民党在二战、冷战期间与美国携手对抗法西斯,对抗共产主义扩张的过往,主张国民党在价值立场上,始终跟美国一起站在“自由民主”阵营。
对照两端言论,深蓝与对岸的抨击聚焦在“应然面”,也就是反对朱的立场;绿营论者则聚焦在“实然面”质疑国民党与朱立伦说法的距离,少见对这几个言论方向本身的反对。
相对于抽象的政治平衡表态,此行访美最受关注的具体议题,显然是对台海安全的评估与准备。
2月底爆发的俄乌战争,撼动台湾民心,更在国际掀起对解放军会否攻台的关注。呼应去年《经济学人》称台湾为“世界最危险地方”的讨论,接连数月,欧美政要纷纷访台;美方更强势透过更动军购品项,强势引领台湾调整防卫战略,关切兵役与后备动员改革。
回到台湾,朱立伦一方面承受来自政治光谱两端的砲火,另一方面也获得一些“改革蓝”与中间知识分子的鼓励。虽说这次访美本身,仍不足以说服中间选民去支持、信任国民党;但至少,或许能让民众未来再看到“亲共反美卖台”的指控时,能有多一秒的怀疑。
国民党是否“亲美”?
一连串醒目表态,迅速引起来自台湾蓝绿光谱两端的炮火。
地缘安全与国防备战
然而回望国民党的百年身影,不管是最初创党理念与美立国精神的连带,或是二战、冷战与美国并肩作战,确实有过深厚的同盟关系。即便是最为绿营所批评的,国民党与中共的接触交流,也是等到美国在1970年代破冰接触后,才在冷战终结的氛围中跨出第一步。
随后,朱立伦更在拜会国务院、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总部后受访指出,这次与美方交流更聚焦在国防、能源,与科技的整体安全议题,凸显国民党有扮演负责任战略伙伴的准备。
国民党历来主张两岸是制度之争,不是身份之别;但当制度的核心价值差距太大时,还是会渗透到身份认同的形构。
唯近年习政权争议不断,美中冲突升高,地缘局势骤变;国民党中却有不少人,沉浸在对马政府年代两岸和乐的缅怀,进退失据。朱立伦这次出手,除了是要修补美方信任关系,也是对国民党方向的整队。
光谱两端的夹击
朱立伦重申其长年“亲美”立场毫无意外;但否认国民党“亲中”(pro-China),不免让更多人错愕。毕竟国民党作为中华民国的创建者,至今正式党名仍为中国国民党,又如何能与“中国”疏离?
然而回到现场,朱立伦必须面对的现实语境,是国际上China(中国)一词意涵的变迁。在过去两岸“汉贼不两立”,国民党的“中国”自然是指1911年创建的中华民国;冷战期间,国际上也有“红色中国”与“自由中国”之别。就算在两岸融冰的年代,双边暂搁主权争议,中国,最少也是一种跨越两岸政体的“历史文明体”,绝对不等同于中共政权。
朱立伦能说服谁
前者的气急败坏,反映出朱既非亲共,也正朝向政治光谱中间迈进;后者攻击他“不可信”,除了反映蓝绿恶斗下的互信缺乏,也是因为如果朱立伦成功调整国民党的方向与形象,势必挤压绿营版图。正是这些来自光谱两端的砲火,显示朱立伦正踏出有战略影响力的步伐。
这个小小改变,很可能就是朱立伦此刻最需要的,一剂让国民党对“抹红攻击”提升防御力的疫苗——让国民党在未来选举中,能更回到人选与实际政策的公平竞争。
6月6日在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院的公开演讲中,朱立伦更在阐述国民党“追求和平稳定”时,罕见地先谈“备战”与“国防”,一改马政府年代始终侧重于“交流对话”的论调。
朱立伦显然认知到这样的氛围。他在布鲁金斯演讲中勾勒国民党主张时,首先就阐述“积极备战、全力避战”的态度,并抛出“强化不对称作战能力、优先投资于近期即战力,以及提升后备动员机制层级”三项具体方针。这三项倡议,每一点都针对美方近期对台防卫能力的关注焦点,也展现出他对捍卫台湾的决心与准备。
然而,冷战落幕后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北京政权逐渐在国际垄断了“中国”的诠释权。越来越多人谈到China,直觉理解为由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创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再如何笃信、捍卫中华民国的人,也很难无视国际语境的变迁。
另一方面,绿营论者则群起列举过去蓝营的诸多争议,质疑朱说法的可信度。例如民进党立委林俊宪称朱“人格分裂”;基进党前立委陈柏惟疾呼大家“别被骗”;民进党“口译哥”赵怡翔更直指国民党是“民粹政党”,抨击朱立伦演讲“毫无深度”——他也引起国民党文传会前主委凌涛、现任副主委林家兴的先后反击。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团访美,密集拜会学界、智库、政府与国会,主张“国民党始终亲美”,奋力挣脱常被贴上的“亲中反美”标签。
(作者是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特约副研究员)
国民党是“亲美”还是“反美”?这起争议,反映的是国民党在历史中战略处境的变化、国民党内此刻立场的多元,以及各方论者选择性的裁切。
不过蓝营“备战”的目标是“避战”;朱对国民党主张的阐述,最后仍定格在让台湾“成为自由据点、促进跨文化对话、保留华人民主盼望、协助西方理解中国”的方向,有别于绿营的“抗中先锋”路线。朱说要让台湾能成为时代的“解答”;而这个解答显然不只是桥头堡,也是桥梁。
其实不管宣称国民党“反美”还是“亲美”,都是政治认同攻防上的简化标签。攻击国民党“反美”的论调,多采用一种太过“见微知著”的春秋笔法,把几个当代事件扩大诠释,甚至宛若预设唯有“绝对服从”才够格称得上亲美。而宣称国民党“始终亲美”者,也多少淡化了从两蒋到李登辉,国民党历代领袖与美国“同盟但仍存在紧张的关系”。
朱立伦何以难言“亲中”
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访日期间,于受访时口头承诺“中国攻台时美军会介入”,引起各界对美国是否走向“战略清晰”的揣测。月底国务卿布林肯则在对华政策演讲中,指拜登认为这是中美关系“关键10年”,让人想到美军前印太司令戴维森将军对“2027年前台海战争”风险的警告。
会后答复现场提问时,更出人意表地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并与美国的“一中政策”比拟,直言两者都是提供“创造性模糊”的概念。
过去中共改革开放,逐渐与西方价值拉进,“中国”一词的意义分歧还只是单纯的两岸主权之争。但近年随中共对内收紧社会控制力度,对外掀起战狼外交、强势镇压香港民主运动、军事骚扰台湾,更在新疆传出大规模拘禁报道,造成在国际上形象的黑化,也连累绑在一起的“中国”,使其成为专制、独裁、反自由、压迫人权的同义词。
一方面,朱有别于过往蓝营论调的发言,招致来自深蓝甚至对岸的反弹。例如亲中名嘴黄智贤爆气质疑,朱立伦当自己是“美国国民党”主席;新党也嘲讽朱是“美国伦”,质疑他倡言国防是要把台湾“送上战场”。中共官媒《环球时报》胡锡进更猛批国民党是“百年烂党”,警告若放弃“一个中国”将沦为“小民进党”,最终彻底泡沫化。
朱立伦能说服谁?对美方中青世代鹰派的国安幕僚而言,朱立伦的此番表态,最多能松动近年对国民党的刻板印象,还得“听其言、观其行”。但对经历过冷战,更深知和战辩证的资深官员而言,其最终对“避战”与“对话”的诉求,或能提供一种不同于绿营“抗中”的战略选择。
称其“反美”者多以中美冲突升高的这几年为背景,预设应旗帜鲜明地选边“亲美抗中”,并把国民党人顾及台海和平的踌躇,若干国民党人对美撤军阿富汗、拒绝出兵乌克兰的疑虑,甚至是基于民众食安疑虑提出的“反莱猪”,都诠释为国民党“反美”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