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同属人类医疗事业的一部分,两者则有着质的不同。西医学是治病的医学,中医学则不是治病的医学,它是以提倡四时养生为主,以达到治未病的医学。也就是说,中医学是在调理病人自身的气血状态,从阴阳失和到阴阳和的状态而已。以“莲花清瘟汤”为例,它的前方几千年前就被华人用来抗疫。2003年组方用以抗沙斯(SARS)疫情,2020年至今用以抗冠病疫情,它不管疾病原是什么,只看病人体的阴阳状态出手,疗效依然——使重症转轻症,使轻症痊愈,复阳率为零。
或许正因中医治病不看菌毒衣原体,不做实验室检验,没科仪测定,有癌症权威就向卫生部投诉说“不知中医疗法如何被引进我国治疗体系”。像此等中医门外汉,多言何必!若真有中医人治肝癌也看AST、AZT、GGT,那还真是舍本逐末之举。善用附子治愈不少奇难杂症的李可大师就说过:“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
(作者是注册中医师)
杨祥福医师却认为“中医在本地尚有待更大更多的认可……专科制度化的建议,遥不可及”。我的看法是现阶段这建议若被接纳,对本地中医是一大灾难。
前卫生部长许文远先生言犹在耳,“中医管委会已清楚表明,我们目前还未设立注册专科中医师的制度,所以中医师怎么可以自称是专科?要是每个人都以专科自称,这将误导消费者,我想这样做不道德。”试想卫生部会考虑这建议吗?回想一下,这其实可媲美卫生部早年禁止中医用西药开方治病的另类“保护作用”——保住本地中医在用中药上的纯洁性。
中医人常用银翘散治疗风热感冒病人,病人热服微汗后,疗效很好。或常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脉涩气短(气亏血少,心律失常)病症,药后症减,疗效说话。前方中,是以银花、连翘等凉性药物调治清除病人由于外感风热后,体内过盛阳气(热毒)致体热不舒的表现;而不是一般人认为因为银花、连翘为广谱性的消菌作用。后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急养心,参枣补脾,地麦麻胶滋阳养血、桂姜温阳通脉,合用可阴阳俱补,滋阳复脉。用药着眼处均在于人体阴阳气血,不是说因为炙甘草能活血化瘀,修复心肌之故。
中西医就是这般有着质的分别。
杨医师文中,对中医治病理论的论述深入浅出,可圈可点。只可惜文章标题《全科中医可专也可不专》,让外行人误解,以为中医学草率,被有心抹黑中医者群起攻击是当然的。许老师文中指出:“其实中医专科自古已存在,历代医籍和名医医术都有专科的形式记载流传。”或许杨医师也有此看法,故作出可专可不专的结论。
读了几篇有关中医“专科化”的文章,自觉他们对中医学概念都有所误解,而得出一系列结论。这里我不敢说以正视听,只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拙见。振益老师(编按:4月6日《中医需要法定专科制度》作者许振益)提议说,通过立法途径把部分擅长治疗某些病种的注册中医师,附加注册成“注册专科中医师”的制度;并希望“对有意成为注册专科中医师的进一步培训、鉴定和审核”“这样,才能够有效、快捷、公平、合理解决争端,既能强化国家司法公正和中医师的尊严。”
古代中医人,神医扁鹊擅长于针刺,医圣张仲景擅于外感内科染病,医仙华佗擅长于外科手术,药王孙思邈真人擅长于养生用药,儿科圣手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广用至今,药圣李时珍著作《本草纲要》,温病大师叶天士擅长于温热病毒等等,这些中医先贤都不是专科,只是擅长而已。他们对人体的认知,对病人的发病机制,辨证理法方药论,还是都围绕着中医理论展开,以中医四大经典为理论依据,如阴阳大论、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运气学说等为手段工具,目的在于调理人体气血左升右降一气周流的畅通平和。“阴阳和,则病自愈”,是张医圣的金玉指导。显而易见,中医学没有单全科的分别,更没有可专可不专科的存在。同样显而易见,中医学若真被法定专科化,在现阶段的情况下,肯定按主流西医专科的制度规则操办,对中医人来说会是一大灾难。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一个中西医认知误区,就是“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这看法对中医的杀伤性颇大,就在于它把中西医等同对待。这是极待商榷的。西医用药注重分析到分子水平,甚至到基因中的RNA里,例如mRNA冠病疫苗。治疗仪器也有质子放疗仪,够微观吧?但距离中医治未病的“无”的微观程度,还差了一大截。宏观方面,西医讲到环境、气候变化为止。中医则观察到宇宙大地一气的变化,借助大时计时体系——天干地支,加入五运、六气的参数,得到疫情早知道,疾病早治疗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