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受关注的课题是青少年分辨网络信息的利弊和真伪的能力。一名家长透露,孩子在网上搜索腹痛自疗法后吞下冰块,导致肠胃炎恶化。这名家长认为,这个例子说明,孩子缺乏辨别网络内容的能力,可能对他们造成危害。
如果不先打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并建立互信,我们在管控孩子使用网络方面的努力,即使出于好意也只会适得其反。
此外,电子产品使用得更多的同时,面对面社交互动的机会减少了。这就难怪,一些家长发觉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
因此,为保护孩子免受网络伤害,从小培养孩子的内在意识至关重要。父母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包括定时关机、在家中划出禁用电子产品的区域和时间,以便促进亲子交流,以及跟孩子讨论自己如何对屏幕时间做出取舍。
如前所述,我们大可利用应用软件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但这不足以预防他们上网成瘾,或成为网络霸凌和色情陷阱的受害者。要知道,年轻人精通数码科技,轻易就能躲避各类监控。
这有助厘清我们行为背后的想法,从而帮助孩子在网络健康方面,建立一套权衡取舍的原则标准。
理论上,父母可用传统方法为孩子把关,比如立好使用电子产品的规矩、利用应用软件控制使用时间,并积极地与孩子讨论媒体使用习惯,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自身工作繁重,家长的数码能力往往也不及身为数码原住民的孩子,因此更难有效管控。
假如在家办公的父母可以做到在固定时间,停止查看自己的电子邮箱和浏览网络,并给孩子解释这么做的原因,那孩子就能认识到,自我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是可行且可取的。
孩子在一个如此高度数码化的世界生活和社交,家长应付得来吗?要在这个数码化环境中驾驭相关的风险和回报,他们有哪些工具可使用呢?
新加坡为了延缓冠状病毒传播而实施防疫阻断措施,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这一路走来,我们不断调整应对方式,逐渐过渡到把冠病定位为地方性流行病的阶段,并学习与冠病共处。
林菀雯译
然而,阻断措施的实施加剧了这些问题。家长平时会让孩子参与各种体育或户外活动以平衡身心健康,偏偏这些活动在当时都受到限制。
虽说居家办公和居家学习同步进行,只是暂时性、不常见的安排,我们还是必须做好准备,以防未来再次面对同样情况。
为了解上述问题,我们和17名兼顾居家办公和孩子居家学习的家长展开了深度访谈。他们的孩子年龄介于七岁至17岁。
社交媒体就是其中一个争议点。一名母亲提出折衷方法,她打算说服孩子让她加入社交媒体的好友圈,这样既能减轻自己“被蒙在鼓里”的不安,同时也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她解释,虽然知道自己不应在孩子正在独立成长时跨越界限,但还是希望知道孩子在网上做些什么。
有家长留意到孩子开始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几经劝导或多番责备也无法阻止。这不但影响孩子的睡眠品质,也连带引发其他问题,比如无法准时起床、上网课时难以集中精神,以及无法完成作业等。
大多数人都不希望重新体验阻断措施所带来的不愉快经历,尤其是居家学习和居家办公互相冲突的部分。但无可否认,那段时期加速了年轻一代数码化的步伐。随着学校和社交活动转移到网上进行,学童花在屏幕前的时间增加了。
为孩子设下使用电子产品的规矩和限制,可以预见到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反抗,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解释,设下限制是为了保护他。他答应遵守规矩,大人才能放心让他使用电子产品。
在管制和尊重之间取得平衡
看到孩子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很多家长既无奈又无助。
尽管我们目前已顺利脱离阻断措施的日子,但当时培养的习惯和形成的新常态,今天仍然伴随着我们。
单靠监控是不够的
(作者庄贻杰是网络健全专家及家庭生活教师,姚奇儒是新加坡理工大学副教授及课程领导、媒体通识理事会成员)
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会造成问题并非新鲜话题,媒体早有广泛的报道,其中包括对视力和体态的影响、因久坐不动导致体重增加,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限制“屏幕时间”之难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从而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孩子的喜好和需求。这也许会很耗时,但商讨的过程可加强亲子关系,倾听也能让孩子感觉受尊重,父母更可借此表达对孩子的重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