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纷纷扰扰导致中美贸易协定没有很好地履行。美国智库统计发现,中国目前只完成了协议承诺购买额度的68%,进度远远落后。

这三次沟通明显能感觉到中美贸易关系,能往更加务实的方向展开。美国愿意以逐步排除关税的方式,来换取中国履行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尤其是购买美国商品的部分。这样不但能舒缓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照顾到农业大州的生计,对明年的中期选举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谈话有三个重要信息。第一,中美将在既有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基础上进行磋商,要求中国履行协议,倾向不推动第二阶段。第二,如果国内企业有要求,美国考虑逐步排除部分关税。第三,美国会继续运用各种工具,改变中国的非市场行为,如国营企业的非竞争性。

中国媒体很多评论对这三轮沟通持正面态度,但是建议中国政府听其言,观其行。同样的逻辑想必也在美国政治决策圈游荡,因为中美双方在特朗普之后有信任危机,对对方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宁可不合作也不轻易妥协。这犹如赛局理论中的囚徒困境般,即使双方都知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是没有信任的基础,找不到最合适的合作点。

10月份不到10天内,中美两国的高层已经进行三次重要沟通,这一系列互动被视为对中美僵持已久的贸易关系开启新的篇章。

在美国的新闻稿中可以发现两个要点:第一,推动高层级别沟通交往,试图避免中美的竞争转向冲突。第二,美国对华政策基本思路没有太多变化,主要还是巩固结盟推动与中国的竞争。中国则不同意中美是竞争关系,更强调合则三利,包括中美以外的世界。

当然,美国不会坐视中国的崛起而没有任何反应。就如美国形容中美是战略竞争关系,美国会在科技的发展上继续给予中国压力,剽窃、盗取、抄袭等词汇,仍会是中美贸易关系里常出现的关键词。美国为了掌握先进产业的供应链,已经针对如半导体、电池等进行整体性的评估,甚至传出要求重要半导体企业提交敏感的客户名单。这些政策显示美国希望在中美的竞争关系中,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

中美之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同意增加美国产品购买额,并继续推进国内改革,美国则同意不再继续增加关税。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的涉及范围仍有局限,一些美国关心的议题,包括中国的对外贸易补贴政策,以及因为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倾销问题,希望在第二阶段中达成。

就中国而言,客观上疫情拖后了中国整个购买计划,主观上美国在签订协议之后,提出一系列对中国的不友善政策,这些都使得中国没有遵守承诺的积极性。就美国而言,中国没有履行协议购买足够的美国商品,而且在美国关心的议题上没有明显改善,所以双方就有必要重新坐下来谈判沟通。

首先梳理一下中美现存贸易关系的大背景。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经历非常困难的时期。由于特朗普认为与中国贸易,美国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造成贸易赤字高涨、产业外移、国内失业率上升,所以特朗普对中国进口课高额关税,要求中国购买美国产品如大麦以缩小贸易逆差,并且推动中美脱钩,希望在中国的美国企业,能够把生产基地移回美国。

其次是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与中国外交事务最高层官员杨洁篪,于两天后10月6日在瑞士苏黎世的会面。

然而在这次协议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就贸易本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断了许多生产,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美国之后又把3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名单,限制中国企业从美国获取科技与资讯,更甭提非贸易因素如新疆与香港的人权议题、台湾与南中国海的主权议题,以及美国协助澳大利亚建设核潜艇等对中美关系造成伤害。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个人立场

在部分关税下降的条件下,相信中国也会愿意履行贸易协议,因为中国已从疫情中复苏,而且表现突出,有能力藉由政策调整,履行中美贸易协议的购买额。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对黄豆、大麦等确实有很大的需求。

至于分歧的部分,美国可以继续和中国沟通,并联合其他盟友对中国施加压力。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虽然美国不是成员国,但是其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绝对有意愿代为要求中国在国营企业或补贴政策作出重大改革,因为它们有同样的诉求。

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看这三次沟通,就有它的立足点了。首先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于10月4日,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谈话。这是拜登今年1月上台以来,高层官员发表比较清晰的美国对中贸易政策。

未来中美贸易关系在竞争与合作关系之间如何张弛有度,取决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与务实外交。全球气候变迁议题会是下一个两国可以沟通的平台,国家间常在更大的全球危机中找到很好的合作契机。

现在藉由这次会谈,中美愿意推动两国高级别对话,是踏出合作最好的一步。唯有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立场与难处,才能制造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妥协空间。

最后是戴琪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首要谈判代表人刘鹤,于10月8日进行视频会谈。会谈中双方都认定应该加强经贸往来与合作,就双方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进行意见交换,表达各自的关切,并且同意通过协商继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