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什么疫苗最符合国人的利益,政府已一再发出明示和暗示,还在dilly-dally,心里还在嘀咕的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早日到来的经济和社会复苏,将是我们最难得的回报。

一些年长者可能以为,反正自己不想出国,或是由于痼疾在身或行动不便,又何必冒着打疫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另有部分人因公因私,以为他即使出国也只是到中国,就打较为“安全”的科兴,并可获得一些方便。

但此事有了最新的进展,卫生科学局日前透露,科兴疫苗生产商已向我国卫生科学局提交所需的额外数据,当局预计四到六个星期内完成评估,并会适时公布监管决定。

那些对打不打疫苗,打什么疫苗还在三心两意的人,是政府要达到群体免疫目标的障碍。

我国原本趋向平静的疫情几日前风云突变,爆出KTV夜店的大型传染,一天数十起社区确诊病例,引发全民共愤。业者和一些人的不负责任行为,使得抗疫工作受挫。与此同时,当局也应该检讨监管上的失误。

另一方面,上海复兴医药宣布,中国国家药监局已对采用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复必泰“完成基本的审定”,中国除了采用传统疫苗之外,也会为其国民提供不同疫苗选择。此举显示中国也看到其国产疫苗不足之处。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学术期刊《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疫苗观感的主要影响,来自网上各类真真假假、虚假参半的信息。冠病疫情衍生出一系列跟科学与健康相关的假新闻,假信息攻击的目标更逐步转移到政府抗疫的决策与措施。这份研究结论可供仍在打疫苗一事上举棋不定的人参考。

接种科兴疫苗“不算数”,已打了科兴疫苗者可能会感觉自己受到“歧视”,计划打科兴疫苗的人还有时间三思而后行。

对于科兴疫苗,政府的立场已经很明确。首先,由于政府一直无法向科兴获得所需的临床和效能数据,科兴便上不了全国接种疫苗计划的清单。

接种追加剂的必要性,至今也仍未有定论。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副主任巴特勒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在美国于去年12月或今年1月接种的民众当中,疫苗的保护作用有所减弱。

当局在数周后完成科兴额外数据评估,所作的“判决”也不外两种,一是,科兴疫苗的数据提高了政府的信心,正式提升到全国接种疫苗计划的清单上。第二是维持原判,但这样的结果也意味着,政府今后也许不会再向科兴补货,要想打追加剂的民众,就只能寄望私人医疗机构,而它们会不会通过“特别采用程序”进口科兴疫苗也是个疑问。

科兴疫苗一登场,不少诊所随即出现长龙现象,科兴拥趸似乎不少。目前31家私人诊所在“特别采用程序”(SAR)下,提供科兴疫苗的接种,至7月3日为止,共有1万7000多人接种了第一剂科兴疫苗。从人数来看,反应其实并不算热烈。

疫情之无常,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早日达到群体免疫的必要性。

冠病给人类带来无知的恐惧,疫苗则带来未知的幻想,人们对不同牌子的疫苗的偏好或是避忌,大半来自个人的印象,一般人缺乏知情的判断能力,即使医学界也有不同的意见。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很有意见,其首席科学家斯瓦米内森(Soumya Swaminathan)说,混打疫苗是一个“危险趋势”,目前这仍是一个无数据、无证据的领域。

其三,接种科兴疫苗的人数不算入全国接种疫苗人数之中,新加坡卫生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说,目前科兴疫苗效能数据不足,尤其是在对抗德尔塔变种毒株方面的效能。他说:“有足够证据显示,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人获得很好保护,因此,当局只计算接种mRNA的人数。”

其次,接种科兴疫苗者在出席大型活动前仍须提前接受检测。当局解释,接种第二剂辉瑞/复必泰或莫德纳疫苗超过14天后,接种者体内即有足够时间产生冠病抗体。公众只要出示合力追踪或HealthHub应用资料,证明完成接种,无须在参与大型活动前接受检测。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不少人已产生这样的念头,第二剂或是未来的加强剂就打不同的疫苗。有些国家已经开始这样做,如加拿大为了加速达到群体免疫,从6月1日起,允许人们混合接种疫苗。

当政府的抗疫策略转向把冠病大流行当作地方性流行病看待,具体的相应对策还有待形成前,夜店风波似乎在考验政府转变抗疫策略的决心和策略的可行性。

我国政府鼓励人们打疫苗,不像香港特区政府一样“诱之以利”,反而是借国庆日到来向国人“讨”礼物,希望全民庆祝这个大日子时,已有三分之二的国人完成接种两剂疫苗。

各国的经验显示,在抗疫工作上,政府的能力和公信力是个关键因素。很多国家和地区缺乏一套贯彻始终的抗疫策略,更谈不上疫苗采购的超前部署。相比之下,新加坡人应该可以更加正确评估我们今天的处境。

疫情之无常,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早日达到群体免疫的必要性。

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