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冠病疫情加速了商品和服务的数码化,数码货币转型也因此加快了步伐。数码货币的格局不再仅限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投机性交易。

批发模式的央行数码货币,对于可能面临流动性问题、结算风险与高价值交易截止期压力的金融机构来说,或许是一个利好。

央行数码货币是由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主权数码货币形式,可以与法定现金进行一对一的兑换。

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持有多种货币的央行数码货币账户以便利支付,开展跨境支付的过程可能会得以简化与加速。4月份,金管局与国际清算银行(BIS)设立的创新中心,分享了邓巴项目(Project Dunbar)的预览。该项目将开发全新多形式的央行数码货币,旨在提高跨境支付的互操作性、连接性、速度、成本与透明度。

央行数码货币的发行将如何影响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与经济?

采用央行数码货币的影响,取决于每个国家所选择的体系结构,及其现有的金融中介基础设施。

例如,英格兰银行近期宣布,正在研究数码版的英镑。3月份,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称,经欧洲央行公开征求意见后,数码欧元或将于2025年推出。

央行数码货币有哪些不同类型?目前,大多数央行研究的央行数码货币模式主要有两种:批发模式和零售模式。

然而,消费者与央行之间的直接联系,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各国央行必须建立新的框架与措施,来管理以央行数码货币形式持有客户存款所带来的风险,如反洗黑钱和反恐融资。因此,央行在继续管理货币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原有监管者角色的作用更加重大。

向央行数码货币的大规模转换,可能消耗传统存款,并导致现有商业银行存款资金中断。

零售模式的央行数码货币,可以率先为发达经济体的个人与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改善银行业务流程,使资金转移更容易、更安全。

央行数码货币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型。各国央行须根据自身的政策目标、本国的监管框架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复杂程度,来评估最合适的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支付模型转为数码化,商品与服务的数码化已经达到临界点。随着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技术飞跃,可以说,在数码时代,现金的使用可能要进行某种升级。

金融机构与企业使用批发模式,在金融市场与供应链中进行交易结算;而零售模式则是个人与企业用于相互支付商品与服务。

什么是央行数码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码货币——数码人民币(e-CNY,中国称数字人民币),就是一种零售模式的央行数码货币。

5月份,美联储启动了一项具体的央行数码货币研究,表示将考虑发行数码美元的可能性。

作者是大华银市场分析与策略主管

在亚洲,中国已经试行了央行数码货币公开测试;而在新加坡,自乌敏区块链项目(Project Ubin)在2016年启动以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一直在开展央行数码货币尖端研究。

然而,广泛使用的央行数码货币,不一定对所有司法管辖区都有利。对于发达市场而言,因它已经建立一个具有高效零售支付轨道的金融生态系统,取代该系统的成本,可能超过央行数码货币的潜在优势。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性改变。尤其是在东南亚,有2亿9000万人口因为基础设施薄弱而缺乏银行服务,无法获得妥善与全面的金融服务。

央行数码货币有望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快速以及更高可靠性的金融世界,但在充分发挥其潜力之前,还必须开展更多基础性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各个私人与公共利益攸关方,以及乐于接受的公众之间展开密切合作。

发行零售模式的央行数码货币,有助于央行在货币政策变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可以更直接地激励消费行为。这也将增加无现金交易与支付服务的采用。

数码现金使政府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群部署财政支付。政府可以直接向欠发达社区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放财政援助、退税和补贴。

数码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替代品,被视为法定货币。它的价值等同于相应的纸币,可以按一比一兑换人民币。它的使用旨在提高数码支付的效率,减少对现金的使用需求。

决策者必须考虑同利率相关的可能影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可能转嫁给央行的风险,如反洗黑钱和反恐融资。

有一点是肯定的,各国央行共同探索发展央行数码货币,是为了适应数码时代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消费行为与企业经营方式,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21年1月份的一项调查,多达86%的央行目前正处于研究与开发“数码现金”以及央行数码货币的不同阶段。

财经透视

大多数人已经通过数码化进行日常金融交易,通过银行应用程序、电子钱包等。因此,数码现金或电子法定货币的概念并非新鲜事物。

央行数码货币将如何塑造未来经济?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数码货币的根本概念,以理解央行数码货币、商业银行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