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望梅止渴的心理大概我们都不陌生。我不太会网购,唯一必须网购,也最热衷的是订机票和浏览酒店网页。疫情期间,我还是不定期锁定想去的台湾、香港和俄罗斯等地。于公于私都必须出国,积极地查机票和酒店(看遍那些我想住的酒店),查完一轮又轻轻叹息,然后看一眼、摸一下(确保没有弄丢)的“寂寞护照”也开心。

对于我急迫须要恢复的商务采购旅游,或是矿地寻宝或是周游世界各地珠宝展,任何虚拟的沟通设施,都不及亲眼亲手触碰来得真实和珍贵,它绝不可妥协也无法替代。就好像我们即使已在旅程中看遍千山万水,心里还是贪婪下一站的景点比之前的更为壮观、新奇、难忘,能引起内心波涛汹涌的共鸣和喜悦。这就是出国旅游所无法取代的地方,也是疫情最“亏欠”我们的地方。

我那位80岁的叔叔每年都结伴自助去欧洲,疫情“浪费”了他一年,“害”他取消去年的乌克兰之行。他求神拜佛希望疫情快结束之外,也积极保持身体强健,跟他一样年长的游伴也同样健康。

正因为得之不易,未来的旅游肯定以促进经济生活正常化的商务旅游为起始,在商旅变得更为通畅、广泛,并证实相对安全后,休闲旅游才有可能重启。

即使在疫情期间,大家动弹不得,护照、行李箱和冬装尘封多时,上述调查却显示国人还是不断热搜邻近国家的旅游景点,包括香港、曼谷、峇厘岛、胡志明市、东京和伦敦等。

“旅游狂热症“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一切源自全球旅游因冠病疫情骤然喊卡之后的无声呐喊和诉求,在内心悄悄燃烧的念想。

然而我们很清楚疫情的终结不会有一刀切的时间点,而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牵制的冗长过程,包括病毒的传播和变种、各国防疫成绩的此起彼落、全球疫苗接种的速度和效益,以及双边认同“疫苗”证书的可行性。它肯定是慢悠悠地开放、小心翼翼地执行,伴随一个个双边“航空泡泡”后的新旅游框架和新秩序。它意味更多的限制和更昂贵的费用,因此我们会更加珍惜之前理所当然的旅游机会,把我们失去多时的“旅游版图”一点点收复回来。

Expedia调查显示,超过90%的国人表示疫情后会比过去更加重视旅游的机会,这样的心态对于未来旅游的选择和规划会有何影响,值得观察。它是否会鼓励更多的少人数自助旅游,减少人多的旅游团出行,或在景点实施更严格限制,都是未来可能的趋势。

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当冠病最终偃旗息鼓,长久渴望旅游的行军大队,将复仇似地漫游世界各个角落;届时全球旅游业务的恢复和重整将衍生怎样的现象和画面,如何重新定义旅游和成为怎样的旅者,既令人期待,也值得玩味。

旅行有很多种,可以是生命和世界的旅者,也可以是景点的游客,端看我们怎么定义旅游的深度和广度。疫情期间,出不了门,我们还有看不完的书,可以一头钻进中国四川三星堆面具世界的神秘吸引力,或者亲临俄罗斯19世纪富贵但庸俗的贵族豪宅的虚伪舞会,或者去一趟上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印第安土著部落,看当权者怎么强行剥夺土著儿童的母语、身份和姓名。我们时刻都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叠漫游,让文字和文学与世界的美丽山河对上号。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商人)

旅行有很多种,可以是生命和世界的旅者,也可以是景点的游客,端看我们怎么定义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这个期间国家公园局属下散落全国各地的公园,成为周末举家出游,或是健行或是野外露营的好去处。公园局证实,我国健行人数“大大增加”,单单是通过面簿号召的兴趣小组,就从数千人增加到数万人。很多人都是因无法出远门转而第一次利用本地的消闲空间。我身边的家人就有好几个,过去舍近求远,连圣淘沙、动物园都忘了怎么去。现在可好,多余的无穷精力无处施展,还因每天到公园跑步过度而弄伤了脚,令人哭笑不得。

珊风点火

等到有一天,我们原有的世界开放了,也安全了,我们肯定对亲眼看到的景致有更深切和甜蜜的体会。

无法不承认,新加坡人爱旅游的程度冠盖全球,换来另类的响当当名声。我们因去年疫情肆虐,成为全球最感觉被剥夺旅游机会的国家;跟我们齐名的是意大利;紧接着是韩国、法国和马来西亚。根据旅游公司Expedia去年对全球16个国家或城市9200人的调查,我国超过71%的人感觉旅游机会“非常”受剥夺或“有些”被剥夺,其中84%年龄19岁至34岁的群众感受最深、程度随年龄更高而减少。

虽然世界的大门因疫情硬生生被关闭,旅游路惨遭拦截,我们却得以重新调整休闲生活,开拓更多的选择。生活在岛国,尤其是习惯一年出国旅游数次的一些国人,确实无所适从。然而看事情总有很多面,出不了远门,就近走走也处处是风景。疫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地的旅游业被迫应变,不单加深我们对本土环境的认识,对于促进旅游设施、配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还是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