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在多年前积极鼓励孩子学习华文,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华校。如今喜见我国的领导人多是双语人才,可见学习华文不仅是以后工作上的需要,也是尽炎黄子孙的一份力量。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政府部门,由于是华校生,刚开始工作时受尽白眼,听说当时的上司是英校中二生,整个机构的大老板是英校小学六年级毕业而已。上班时我们这些华校生用生硬的英语交谈,以免被英校生同事取笑。

我们应该为略懂华文而感到庆幸,而不是觉得厌烦。那些有机会深入学华文的学生,应该尝试去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推向高峰。

拜读1月31日《联合早报·交流站》吴莲珠读者的《年轻人应学好华文》,身为华校生,我也想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对于四大语文一视同仁,也任由家长为儿女选择学校。早期的家长多数把孩子送去华校。我也在华校就读,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

决定自己的孩子的未來教育不容易。幸好到我须做决定时,已经没有华英校之分。我决定把孩子送到传统华校(现在是双语学校),孩子在学校学到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顺利完成大学教育,中英文兼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然而仔细想想,如果孩子不是回家后用华语与父母交谈,相信也会与华文失之交臂。如果每位家长当初放任让孩子不学华文,现在的损失不仅是孩子的事业,也许是5000年文化传承的流失。

记得当时邻居的一个孩子,是英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和我同时加入同个政府机构,但是却有不同的际遇。他是第二级公务员,而我却是第三级公务员,他得到当局的裁培,免费修读海外专业文凭,成为一个合格的估价师,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令人羨慕不已。这就是当年华校生与英校生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