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疫情暴发前,保持安全距离是北欧一些国家在排队时的常态。在那里的候车亭、柜台等处,经常看到长长的人龙,乍看之下以为人多,其实不然,那是安全距离把队伍拉长;排队保持安全距离是他们的社会规范。

个人或许也有经验,在排队或小贩中心用餐,当嗅到异味时,便会看看前面、望望后面,又或瞄一瞄坐在隔壁那位汗流浃背的人,设法追索味道的源头。诚然,个人因生理因素或生活习惯而有体味,又或因劳力工作量大而有汗臭,但我们实无法避免有体味者不在人龙中出现,因此保持距离是有必要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想若自己也有体味或汗臭,相信也会尽量避免太靠近他人。

保持安全距离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贵在自觉。在尖峰时段的地铁上,车厢门口挤满人,要踏出车厢就不得不穿过紧贴着的人群,也将难免会有肢体碰撞,这时就需要他人自觉让出一点空间,方可避免尴尬场面。

因应防疫措施的规定,岛国人民在任何情况下排队,都被强制保持最少一米的距离,两年下来,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或已从不触犯条例的心态逐渐转化成自觉行为,这是文明的进步。眼下,防疫措施因疫情的变化而放宽,其中一项是“只要有口罩,无须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但个人觉得,既然安全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好处,这种文明行为应当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心理学在谈及私人空间时指出,除非是亲密或友好关系,在一般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有一米多的间隔是既安全又令人舒服的。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当一个陌生人太靠近你时,你会自然移动一下身子;又或你在排队时,太靠近前面那位,他会回头来望你一眼,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自然反应,因为个人的心理安全空间被侵犯了,会感觉不舒服、有压力。

因冠病疫情肆虐,各国纷纷出台防疫措施,其中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是各国共有的一项,医疗专家公认,保持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扩散。

在一些热闹场合如跨年倒计时活动、牛车水年货市场、地铁和巴士里,拥挤程度几乎可以胸贴背、肩擦肩,这种情况是变态者下手的好时机。当然,好多时候要保持超过一米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但最低限度是两人之间有个缓冲空间,如此便能大大减少女士被骚扰的概率。反之,男士也可以避免被冤枉。

撇开安全距离是减少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不说,在公共场合排队时若能保持安全距离,对人对己都有多方面的好处,尤其对女士而言,好处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