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主流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挑战更大,听障、视障、行动不便等每一种特殊需求都不一样,各个学校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这些学校教师的个人发展,不应只是局限在个别的学校,也应该可以到其他特殊或主流学校交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人脉,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更好地扶持特殊学校整体的发展。

教育部计划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系统,探讨让开办特殊学校的社会服务机构集中招聘教师和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同时吸引优质的教师团队在特殊学校做出贡献。

特殊学校和主流学校 不是非黑即白划分

教育部去年宣布推出特别教育领袖培育计划,旨在为特殊学校提供更系统化的机制,发掘并培养有潜力的领袖,以留住人才。当局将与经营特殊学校的社服机构合作,在学校已建立的基础上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此外,教育部也协助成立特别教育实践社群(SPE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专业交流,分享最佳作业方式。这包括主办工作坊或展开研究等。

教育部长陈振声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本地目前有26所政府资助的特殊学校,将来会有约30所,甚至更多特殊学校。这些学校在聘请教师和师资专业发展方面和教育部的制度不一样,教育部计划结合开办特殊学校的社服机构的力量,为特殊学校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的系统,建立连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他说,特殊学校和主流学校不是非黑即白的划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本地,有特殊需要的孩童当中,八成在主流学校就读。

陈振声说,私立机构的利润较高,固然有自己的受众,政府须要建立良好的系统,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留在公共服务领域。“特殊儿童的教育还有特殊儿童的服务、学前教育,跟医疗服务是同样的一个理念——要怎样保持质量、负担能力和可及性。”

陈振声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曾透露,自己的小儿子患有脑性麻痹,因此会花更多时间陪伴他成长。他向《联合早报》记者说明,要改善特殊学校的系统,并不是因为他有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而是教育和医疗领域一样,都面临须吸引和留住能人的挑战。

他说,相较于私立机构,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须要在维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让大多数国人都能够负担得起、接触得到。因此在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中,须要让从业者有信心。“在专业提升方面,在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方面,你要给他们那种信心,比起私立机构的商业价值,如果你在公共部门服务,你会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