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选之后,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趁胜追击,誓将韩国瑜赶尽杀绝,发动了罢免市长,并最终成功向韩国瑜送去“台湾首位被罢免的直辖市长”称号。韩国瑜,享受了近两年短暂的政治高光时刻,如过山车一般的声望起伏,不禁让人感慨,民意如流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此外,罢免制度本身就缺点颇多。四分之一的门槛如此之低,令人瞠目。后续引发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撕裂,亦为未可知。高雄市议长在选举后自杀的悲剧事件,亦让人唏嘘不已。台湾民主曾自诩为华人世界的灯塔,然政治内耗不断,选举手段拙劣,更是发生了“太阳花”学生占领立法机构等一系列毁坏民主基石的恶劣事件,其民主形象的号召力已然大打折扣。

(作者是医学博士与法律硕士、英国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

而民进党赶尽杀绝,也许是要彻底扼杀韩国瑜东山再起的可能。若韩国瑜通过专心市政、改善民生,与只擅选站、不善民生的民进党形成对比,未尝不能依此东山再起,再谋大位。因此,民进党在大选后不依不饶,誓将其连根拔起。

国民党也自食恶果,执政期未及时纠正课纲,加之既往一贯的“丑共”政策,如今面对民进党的步步紧逼,裹足不前。进,不敢苟同于民进党的本土政策;退,不敢背上同流大陆的“罪名”。进退维谷,尴尬至极,已然成为政治上的困茧,不得脱壳,只能自缚。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台湾普遍弥漫的反陆情绪。意识形态之争,是两岸分治以来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国民党执政时期,采选的“丑共、恐共、仇共、敌共”政策,已由民进党接棒,发扬为“丑中、恐中、仇中、敌中”政策,并通过课纲修改,不断注入每一个年轻人的大脑中、血液中。类似民族主义式的台湾本土主义,成为民进党的最大政治资产,通过不断培育和煽动本土主义意识,可以掩盖执政能力上的缺失,获得政治上源源不断的回报。

意识形态之争,已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而两岸关系,亦是台湾政治的关键议题。韩国瑜短暂的高光时刻,只是当前受到两岸关系中意识形态之争的一场个人政治悲剧。政治人物必须清楚,煽动敌视、仇恨固然对选举有效,但亦会火中取栗,更有可能将台湾拉入内耗,徒费发展的时机,或是将两岸驱向危险的边缘。

2018年,韩国瑜因与台北市议员唇枪舌剑而意外走红,以其草根、接地气、快人快语的特性和强大的个人魅力,迅速成为台湾政坛的一股政治旋风。他不仅成功吸聚高人气,一举夺下绿营重镇高雄市长一职,还依靠个人魅力拯救了奄奄一息的国民党,为多名县市首长辅选成功,成为国民党的政治救星。

韩国瑜的失势,不乏个人原因。自控力不强,面对个人声势高涨、众人劝进的大好局面,迷迷糊糊动了黄袍加身的心思,忘却了几个月前对高雄选民的真情实意,确实应该诟病。不过,也应意识到,类似于韩国瑜、柯文哲等一类通过标新立异,塑造出的“政治网红”式个人魅力,政治生命有效期并不长久。政治人物的根基,仍然要扎根于执政能力、道德声望、政治价值的土壤,才能够绿树长青。

势不可挡的高人气,催发的后续效应是众星捧月。依此情势,韩国瑜试图更上一层楼,挑战台湾总统大位。殊不知情势陡变,香港《逃犯条例》事件的爆发,使得两岸议题意外地代替了原本聚焦的民生问题,成了民进党选站的必杀技。在台湾民众普遍反陆的情绪下,韩国瑜声望反转直下,不仅失去了挑战大位的机会,国民党也失血过多,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