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从各国国内政治的社会基础上动摇着多边主义的世界秩序,傲慢与偏见阻碍全球治理的深入。中国是疫情的首个暴发国(疫源不一定在中国),也是最早采取果断措施防控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积极向全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希求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本次疫情的全球卫生治理。然而,部分国家戴着有色眼镜审视中国,指责中国“制造”“输出”疫情,选择性地忽视中国的努力,同时以傲慢的眼光对待“中国经验”,最终自食其苦果,也为全球的防控疫情带来了负面影响。
《纽约时报》记者的态度具有代表性,相当部分美国政客对中国战“疫”的看法与之类似。这种傲慢与偏见也带来了负面的反馈,美国国内的感染病例迅即上升,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特朗普政府开始考虑限制个别地区出行,这一措施在中国已被验证有效。
欧洲股市则延续之前重挫态势,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收盘下跌均超7%,在技术上集体进入熊市;俄罗斯RTS指数下跌近5%;其余欧洲各国股票市场亦不同程度收跌。
大洋彼岸的美洲主要股市更是一片哀鸿,巴西IBOVESPA指数惨跌逾12%;加拿大多伦多S&P/TSX综合指数下跌超9%;美国三大股指收盘跌幅均超7%,开盘即触发一级熔断机制,而其上一次熔断犹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1997年10月27日,此次熔断亦是1988年建立熔断机制以来的第二次,可谓史诗级暴跌。(编按:美国股市在3月12日再次熔断,为同一周内第二次,美股史上第三次。)
(作者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
但是,全球的疫情才进入起爆阶段,而多数国家面对冠病疫情显得束手无策,使得全球层面的疫情防控局势不甚明朗,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确定性加重,同时衰退预期加剧。
3月9日,全球股票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
20世纪初期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商业理论家巴布森(Roger Ward Babson)提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理论虽广受争议,但在股票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有较强的实证支撑。股市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预期。此次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就是源于全球经济的不明朗与衰退预期;而引发暴跌的直接近因主要有二,一是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的全球蔓延,二是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的石油减产之争。
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活动水平下降,使得全球能源需求不振,供给端严重承压,减产保价成为部分主要产油国的路径选择。3月6日,第八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OPEC主要产油国(OPEC+)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与会各方未能就新一轮石油减产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谈判破裂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原因背后:全球治理的缺位
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世卫访华专家组组长艾尔沃德博士(Bruce Aylward)提出:“中国的抗疫方式是可以复制的,但需要速度、资金、想象力和政治勇气。”在艾尔沃德提及中国的具体举措之后,美国记者第一反应是反问:“这一切在美国不都是不可能的吗……中国能这么做,难道不是因为它是专制国家吗?”
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在OPEC中隐然积累起石油输出霸权的地位,借助霸权地位,其有将OPEC私物化的倾向,把原本该服务于整个成员国的公共产品,变为其从国际社会牟取私利的工具。此次OPEC+谈判破裂后,沙特的“极限施压”在戳中俄罗斯的同时,无疑将给其他OPEC成员国及综合国力较弱的产油国带来更大的影响。在有“政治强人”色彩的国王萨勒曼和王储穆罕默德的主持下,这一“极限施压”又仿佛顺理成章,OPEC成员国的集体利益让位于沙特自身的利益。
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在1995年出版的报告《我们的全球之家》中提出,全球治理的“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全球化的时代,危机在空间区域上传导的同时,亦会穿透领域次元壁,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全球治理的协调,既在于国家、地区的协调,也系之于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的战“疫”取得显著效果,而疫情开始在涉及地域范围上与感染人员数量上进入全球暴发高潮,冠病疫情已由全球单点暴发转向多点暴发。疫情的蔓延导致全球经济活动水平下降,有研究指出,部分发达经济体可能面临技术性衰退(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收缩)。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复工复产也逐次全面展开,疫情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已经开始加速下降,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希望进一步减产,以对冲全球需求的减少,俄罗斯则认为油价承压是暂时性的,减产应维持现状。谈判破裂,沙特随即打出了“增产加减价”的组合拳倒逼俄罗斯,颇有玩弄“边缘政策”游戏的意味。尽管继续谈判的窗口并未关闭,但是沙特此举与俄罗斯的还招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双方也面临“公地悲剧”的博弈困境,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行压力巨大。原油也是特殊的金融属性商品,有较强的金融传导性,油价暴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
亚太市场全面收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78.61点,跌幅为6.03%;日经平均指数收盘跌幅达5.07%,跌破20000点大关,创最近一年多新低;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下跌4.19%;香港恒生指数也大跌4.23%,一度跌破25000点整数关口;中国大陆三大股指跌幅则相对较窄,深圳成指、创业板指下跌在4%以上,上证指数收盘则仅跌3.01%,为该日全球股票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最佳。
“黑色星期一”直接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已将冠病疫情的全球风险等级调整至非常高危,根据3月13日的世卫报告,全球共有冠病确诊病例13万2758例,死亡4955例,其中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7499例,新增死亡病例342例;中国以外的确诊病例达5万1767例,死亡病例1775例,其中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7488例,新增死亡病例335例;疫情已涉及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其他主要股票市场接续下跌,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当天收盘暴跌1941.67点,跌幅达5.17%,创下2010年以来最高单日跌幅;科威特KWSEMP指数盘中跌幅超过10%,一周之内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沙特阿拉伯TASI指数、阿联酋阿布扎比ADX综合指数跌幅均在8%上下。
共通共谅、相互体认的是全球治理实践的基础,而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则是全球治理实践必不可少的平台。OPEC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典范,旨在协调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与价格、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以确保为石油消费国提供有效、经济而稳定的石油供应,为产油国提供适度的尊重和稳定的收入,为投资于石油行业的资本提供公平的回报。这一既定使命目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9年在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转折点”“大变局”中,全球治理的缺失是重要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