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港公立新民学校是新民中学的前身。现在校友耳熟能详的五头小猪创校的故事,是1994年2月27日《联合早报》刊登了记者林春兰的《四十载事 惊如昨 新民学校创办人叶帆风校长访问记》之后,校友才知道有这一段感人的故事。林春兰也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新民中学当代课老师一年多,这就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
《联合早报》11月1日刊登了我的母校新民中学75周年建校钻禧校庆的贺词特辑。校方和校友会原本打算在今年6月6日,联合主办“六六钻禧千人宴”,后来因冠病疫情暴发,只好推迟至11月14日,可如今眼看这个日子也没有希望了。
创校15年后,三座租赁的独立洋楼都成了学校的资产。这也许就是学校能在1983年,以原校舍换取新民中学和新民小学两所新现代化校舍,继续转型为政府学校,保留“新民”校名,延续先贤努力的重要资产。
最后,董事部代表以4万3700元标得此校产,之后募款获得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校产。这次的危机也促成学校开始购置自己校产,化危机为转机。
后来母校筹款都得到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鼎力支持、慷慨捐献,取得很好的成绩。当时的业主陈焕其先生的远见——学校购置校产乃社会热心教育人士之力;这是陈先生鲜为人知的贡献。
为了不让这个建校四分之三世纪的重要日子就这样留白,三个星期前,校友会倡议以半版报章贺词的形式,赶在建校纪念日11月1日当天刊登,以祝贺母校这个重要的日子。校友会也承诺,所有余款如数捐给母校,作为奖励教育基金。这个倡议得到校友的热烈响应,短时间内筹得款项就超过目标。校友会于是决定扩大贺词至整版,把新民中学75年来的重要纪事放上去。
在创办七年后,发生了一件令学校感到晴天霹雳的事。三座租赁洋楼的中间单位的业主宣布,要在公开市场拍卖该房地产,万一新业主不再予以租赁,则学校将陷入困境。一名董事拜访了业主了解情况。业主解释,一是因为自己业务之需,二是为学校着想,要学校购置自己的校产。他认为学校购置校产,乃社会热心教育人士之力,学校不必为没有存款而担心。拍卖之日,学校当局可以前往竞标,以后的资金问题,他可以尽力帮助。
一般上,“新民”都会和儒家经典《大学》联系上,以“新民”为名的学校,在亚洲有华人的国家地区几乎有几十所。过去,新加坡也有六七所“新民学校”,如今剩下新民中学和新民小学两所同根生的“新民”。这也许是我们新民人的一点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