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制造了82万2200公吨的塑料垃圾,其中只有7%再循环。我国环保意识的薄弱影响了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所谓“三岁定终身”,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也有黄金时期。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期尤为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环境在急剧发生变化。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在不经意间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Theory)提到幼儿不是独立的个体,幼儿所处的环境或生态系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政策等环境因素都会大大影响幼儿的习惯、思想行为和观念。因此,如果我国的环保意识欠缺的现象持续下去,如果家长、社区对于环保的心态不积极,有可能会让幼儿产生“我一个人的力量不会带来多大改变”“太麻烦了”等想法与心态,缺乏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自然也就不会有保护环境的行动。

如果学校多举办环保相关活动,例如利用果皮制作酵素,让家长参与其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随着家长和幼儿园合作而有所提高。

譬如,2017年新加坡幼儿教师协会、馨乐园和幼学集场(Preschool Market)合作举办“幼学地球周嘉年华”,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游戏,灌输幼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其中,为配合幼学地球周嘉年华,学校也给学生记录与父母一起进行的环保活动,同时让他们使用再循环材料,制作各种纸板模型。这样的一种合作和父母的参与,不只是帮孩子完成作业,也在过程中培养环保习惯,身体力行教导和引导孩子。

政府、企业、学校等已渐渐开始拿出行动,推出各种措施与活动来加强人民的环境意识,为环保出一分力。幼儿是环境的一部分,是在环境中成长的,因此,这些措施与活动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幼儿。

家庭和社会环境在幼儿的发展、学习与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大家为下一代着想,提升我们的环保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为提高国人的环保意识,环境及水源部把2019年定为“迈向零废弃年”,动员全体国人身体力行再循环垃圾,向零废弃的循环经济模式迈进。当局在这方面的宣导工作也会继续再加强,比如举办定时活动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等等。此外,一些企业公司如益多新加坡,也宣布不再提供吸管,为环保尽一分力。

相反的,若身边的人环保意识强,幼儿对环保会产生更正面的态度,也会更愿意拿出行动,爱护环境。譬如,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一名10岁的女童从小受母亲影响,养成回收再利用的习惯,不介意穿二手衣和用二手物品,也拒绝使用塑料袋。

另外,这些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措施和活动也可能会增加家长与幼儿参与学校、社区、政府举办的环保活动的机会,利用已有的措施和政策,与幼儿一起探讨,教导幼儿环保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童的生命最具影响力。当家长和幼儿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接触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时,他们会起到一个自然的相互教育学习的作用,开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譬如,幼儿会与父母分享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等等,家长也会利用活动教导幼儿,灌输他们良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