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棵树,只有树根健康,树干才能枝繁叶茂。孩子的品性是树根,至于上什么小学、考多少分,那都是生出来的树枝,树根在树枝才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为教师和家长,我希望自己在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上,默默耕耘、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找到属于自己教育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我也发现,在小学三年级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在这方面,例如写字端正、做题专心、养成阅读兴趣等,而不是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更能理解和尊重教师的付出与不易;站在教师的角度,我更能明白家长有什么重要的职责。
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我首先问的是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没有问题,而不是急着找补习,因为补习不能解决学习态度及方法的问题。当这方面都改进了,成绩自然会进步。
当了教师后,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再那么盲目和束手无策。我不再为了让孩子进名校而费心费力,反而觉得邻里小学可以让孩子上下学更省时、更方便。我的四个孩子全部就读于与住家一墙之隔的小学,从一年级起就自己上下学,既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又省却了接送的麻烦。事实上,邻里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比名校差,大儿子小六会考也能取得好成绩。
当了教师后,我明白教师的付出与不易。面对台下参差不齐的40多个学生,能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已相当不易,如果还要让每个学生考试有进步,更是难上加难。
在当教师之前,我在教养四个孩子时,存在盲目与随波逐流的倾向。跟大多数家长一样,竭尽全力为孩子找好的小学;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病急乱投医地为孩子找补习老师。我对孩子成绩的关注甚于其他一切,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我只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当了教师后,我发现本地精英式的教育,让越来越多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家长对分数的关注也超出我的想象。这种不健康的关注,势必导致父母对孩子发展其他重要人格特质的忽略。
我是为人父母10年后才加入教师行业的。当我集家长和教师两种身份于一身时,我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更理性、全面和深远。
身为教师,也很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可是教师只是个普通人,一天也只有24小时,还有家庭责任,再怎么呕心沥血,在很多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教鞭再长也还是有教不了地方。教师给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学习习惯、阅读兴趣、意志力和长久的幸福感。
教师只是负责传道授业,家长才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远远大于教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因此,最好的教育模式是教师负责传道授业,家长负责孩子品性及学习态度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