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我们以惊人速度,执行从前无法想象的创新,推翻了许多固有想法和观念,也恰恰体现社会在危机前展现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短期间各方的指责和批评或许令人沮丧;但长期来说,这样的反思应该能起到正面作用,改变我们社会对待客工的整体思维模式,也让我们更有魄力付诸具体行动,改进他们的福利和环境。

以个人体验而言,当记者多年,其实很少关心新闻到了后端是如何印刷成报纸,又是如何通过报贩和派报员派送到千家万户。疫情阻断措施生效后,派报和卖报工作一时出现困难,才领悟到纸版新闻之所以能安然无误地派送到读者手中,主要靠这些勤勤恳恳工作数十载的无名英雄,每天风雨不改、从凌晨3时就起早摸黑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忱草子

有些人觉得居家办公轻松,终于有静下心瞭望窗外蔚蓝天空的时间。有些目不转睛盯着手机或电脑的时间反而加长了。有些则是身兼多职,又是保姆又是主厨,还得继续在家上班,身心俱惫。还有一些则已失去了生计,怕坐吃山空,更渴望能出门找工作。

这次遇到各种棘手派报和卖报问题时,他们发挥起无私奉献的精神,灵活应对和变通,还叫上了家人和同事一起完成工作,看了不禁让人感到窝心,也看到了一种须要切实谦卑自省的意义,以匡正自己过去的狭隘。

或许,这种改变根本不须要太长的时间落实。如果说这场疫情还对社会带来什么意义,那就是让我们看清变革的速度原来可以那么快。

最近被更多国人关注的一个隐形群体,莫过于默默帮我们盖房子、干粗活的客工。随着确诊感染冠状病毒疾病的客工倍数增加,客工宿舍被视为我们防疫战中最弱的一环。而客工生活环境的不足之处,也让我们能以另一种视角,去看待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闪亮和繁华。

环顾四周,疫情固然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冲击,却也同时让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睁开了双眼,开始关注起从前视而不见的隐形群体和弱势群体。

这名女子就是后来发现神经生长因子,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神经生物学家李维·蒙塔奇尼(Levi-Montalcini)。过去这段时间,相信许多国人也跟蒙塔奇尼80多年前奇特的经历一样,被迫宅在家里。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疫情催生出彼此相悖的两极化情境比比皆是。

或许这一切也验证了伤痛之末,涅槃之始。回到蒙塔奇尼的故事,对于那段被迫关在睡房里埋头研究的岁月,她更多是怀着感恩的心,认为那带给了她工作乐趣,也造就了她后来的成果和殊荣:“最重要的是,不要惧怕艰难的时刻,那些最好的就是它们所带来的。”

店面前所未有地停摆,商家可以在一夜间转变业务;记者无法当面采访,可以迅速改用视讯连线;音乐家无法现场同台表演,可以改成云合奏。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品牌与受众主任 sheny@sph.com.sg)

1939年,意大利都灵一名因犹太身份被迫停学和禁足的年轻女子,为了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索性把自己的睡房改造成一间实验室。她利用手上唯一的实验器材——眼科医生的小剪刀、制表师的镊子,以及缝衣针磨成的手术刀,开始在家解剖和研究鸡胚的神经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