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诚如部分学者所分析的,大选与否,政府或许根本就无意大派红包,因为财政预算案的原则是要保持财税体系长期可持续,而不是用于服务政党的短期政治利益。

是不是举行大选,若不能以预算案为重要依据,那怎样才可看出端倪?传统上,修订选民册,公务员是否被召往接受大选培训,又是否被令在某时期不能请假,都是大家猜测大选脚步是否趋近的依据。

新加坡今年纪念开埠200周年,大家此时猜测政府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凝聚人心的时机来举行大选,这无可厚非。可是,更关键的是,大家是否曾问问自己,手中那一票的具体意义?是选贤与能、规范与制衡,还是投不信任或抗议票?是宣泄眼前的不满,还是着眼国家长远的建设与规划?是积极参与民主进程,还是消极认为“选不选还不是一样的”?

2015年大选举行的那一年,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于同年5月成立,委员会于7月公布报告,大选9月举行;2011年大选,委员会2010年10月成立,2011年1月公布报告,大选在该年5月举行。

政府确实曾在大选年大派红包,例如透过2015大选年预算案,设下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回扣顶限,并宣布500元未来技能培训补助和乐龄补贴计划等。但“分红包”背后有不少考量,包括上个财政年是否有盈余,以及国家经济前景是否乐观,恐怕不能单从政治的角度出发。

另外也有人猜测,公务员和制服团体等特定时段不能请假,或是高级公务员抱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心理,宁可提前要求下属不在有可能成为大选窗口的日期请假。

甚至有人觉得由此可见,李显龙总理还未决定今年是否要举行大选,因此选择留“弹药”,待8月国庆群众大会时才决定是否要宣布更多甜头。

本月初,东海岸集选区的投票区范围首次纳入白礁,选举局也宣布正着手准备选民名册,让一些人笃定认为就要举行大选了。可是,修订选民册是选举局的例行工作,自上届大选后就修订过一次。再说,选举局本月初是说“准备”选名册,而不是修订,似乎有意区分两者。

换言之,若今年举行大选,李总理预计再过几个月就得宣布成立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了。

至于公务员培训,选举局早在去年中回答笔者询问时就说,当局自2004年起就更改了只在总统颁布选举令状后,才召集公务员向他们讲解选举工作的做法,转向持续培训公务员。

近几个月来,“今年会不会大选”已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财政部长王瑞杰星期一公布财政预算案声明后,这方面的讨论越发积极。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副主任(政治)hosb@sph.com.sg)

今年究竟会不会大选,这仿佛已成了一道伪命题……

有的说:部长宣布了开埠200周年纪念配套、立国一代配套、扩大社保援助计划津贴范围,并加强就业入息补助计划等利好措施,今年不是大选年的话,什么时候才是?

这样看来,何时成立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委员会何时公布选区划分报告,相信才是预示大选临近的最重要标杆。

有的则不以为然,认为配套里头的红包“熟口熟脸”、创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更像是甜度被稀释了的稳扎稳打配套。

下一届大选最迟须在2021年4月举行,我国这个时候也来到政治领导人交接的倒计时,此时更应好好审视自己手中那张票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