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届大选最迟在明年11月就得举行,一些老掉牙的议题此时再一一浮现。职总和行动党的共生关系就是一例,每每职总派出人员以白色装束参选,或行动党议员加入职总大家庭,都还是会引起议论。

政治雄辩容易让原本在讨论的议题失焦,也容易让作为观众的人们,没能看清把议题政治化,背后究竟有什么意图。

前交通部长易华仁的贪污案告一段落,但毕丹星涉嫌藐视国会的案子却很快就要开庭;其他反对党也似乎担心被公众遗忘,而动作频频,包括要求据说卖了房子的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提供详情;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也说,行动党计划在来届全国大选中派出更多女参选人,让国会能有更多女代表,提高人们对政治新星更多元的期待。

不过,具创意的议员若不是用迂回的方式,引出委员会是不是已成立的回应,就是在参加其他议题的辩论时,刻意重提一些选前总会浮现的关注,甚至是提出相关的动议,提醒人们就快大选了。

国会《议事常规》规定,若一道问题之前已得到完整的答复,议员不得再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意味着,就算成立选区范围检讨委员会(EBRC)是大选脚步临近的最重要指标,这道问题已经有议员问过且获得完整的答复,那就没有人会直接再做类似提问。

(作者是《联合早报》政治新闻主任)

按照上个月国会提出一读的法案,本月预计辩论的法案包括防止深伪的《选举(维护网络广告诚信)(修正)法案》以及明年起关闭55岁及以上公积金会员特别户头的《公积金(修正)法案》。此外,地铁东西线服务局部中断数日,反对党又一次要求设立调查委员会,都可预见是议员关注但同时也容易政治化的议题。

诚如国会领袖英兰妮参加平台人员法案辩论时指出的,随着大选脚步近了,政治雄辩(political rhetoric)增加在所难免。

同理,政治雄辩容易让原本在讨论的议题失焦,也容易让作为观众的人们,没能看清把议题政治化,背后究竟有什么意图。

9月份国会在有关平台人员的法案辩论时,工人党议员严燕松就出其不意,提出全国职工总会和人民行动党的共生关系问题,认为这种关系导致工会不独立,因此即将成立的平台人员协会不应该隶属职总。

至于8月份的国会,政治硝烟味更因为前进党提出个别议员动议,要求政府检讨选区划分的程序,而异常呛鼻。回应动议的是主管公共服务的教育部长陈振声。就算他指出每年20万人换住址、每届不少首投族、选民流动大,政府难操纵选区划分,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在辩论结束前还是质疑:新加坡的选区划分究竟是否不公正(gerrymandering),刻意提醒人们关注这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小小的狮城显然已笼罩浓浓的政治味。

截至本栏截稿前,国会秘书处尚未发出10月14日国会复会的议程,让人无从确定朝野双方到时会辩论哪些议题。不过有一点几乎是能肯定的,那就是届时仍会出现与大选相关的议题,而国会也仍会布满浓浓的政治硝烟味。

校际辩论中的自由辩论环节最引人入胜,慷慨激昂的言辞牵动看者的情绪,让他们忘记其实自己对课题是有立场的,待冷静下来方发现,一些辩论员所提出的论点,其实长远是站不住脚的。

当空气中再次散播浓郁的政治味,大家就更应该识别哪些议题是被刻意政治化的,而不是只关心谁在国会或其他场合的辩论中胜出。

再如选区划分是否公平的问题,就算委员会一再强调划分以人口变化为依据,不少人也还是会投以怀疑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