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本地疫情受控的情况下,境外输入病例是疫情反弹的最大风险。我国11月11日新增境外输入病例多达18起,可能会让一些国人对国际旅客入境、且无须隔离感到担心。不过,我们要从正确角度看待情况,这些日子以来的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亚细安、南亚、欧美等国,是风险较高国家;而到目前为止,从文莱、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前来的旅客,入境后检测结果都呈阴性,本地也未出现无关联病例大增的情况。随着冠病检测方式的进步、人们遵守安全管理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冠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是可控的。

航空泡泡的提法出现已有一段时间,但显然还未有国家或地区真正做到不限制旅游目的和行程,以及旅客双向不必隔离。即便是新西兰与澳大利亚10月中推出的亚太区首个航空泡泡,只是入境澳洲无须隔离,入境新西兰仍须隔离。

要达到新港航空泡泡的层次,关键在于信心,尤其是对检测能力和疫情透明度的信心。新加坡和香港同为国际都会,对边境开放有高度依赖,但人口密度高,社区传播风险也高。新港因为拥有控制沙斯疫情的经验,所以很早就密切管控冠病疫情,目前是全球少数社区疫情得到实际控制的地区。此外,两地定时公布每日新增病例数,对病例的追踪信息公开透明,这些都是建立信心的重要基础。我国对文莱、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单方面开放边境,也是一种信任的体现,但我国还须让它们相信我们的疫情管控能力,才能建立双边的航空泡泡。

新加坡和香港的“航空泡泡”确定于11月22日启动。这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恢复国际旅行而作的努力,也是双边恢复信心的重要一步,更是面向国际航空业的一次示范性计划。

我国目前有三种开放边境的安排:一是新港的航空泡泡,二是向同等风险国家单方面开放边境,三是仅限公商务旅行的互惠绿色通道。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会令部分国人感到忧虑,担心我们得来不易的抗疫成果,会因为一个漏网的入境病例而再次传播开来。这种担心是合理的,但冠病疫情很可能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继续伴随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有两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应该致力于在风险受到管控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旅行,这是该做的事,不能因噎废食。

在这个充满疫情不确定性的时代,新加坡和香港要敢为天下先,为恢复往日的自由跨境旅行跨出第一步。这也是我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国际义务。率先作出各种边境开放尝试,有利于我国在必要时,通过各种安排和管道,循序渐进开放边境,重新欢迎国际旅客,尤其目前冠病疫苗面市指日可待,我们更应做好相应的准备。期盼航空旅游泡泡不会破裂,反而能强化为航空管道,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当然,这种安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要随着各国的实际情况而调整,例如日前当局宣布从11月17日起,所有从疫情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入境我国的外籍旅客,须在出发前72小时内接受聚合酶链式反应冠病检测。新港航空旅游泡泡也设定一个临界措施:一旦新加坡或香港在一周的无关联冠病确诊病例每日平均超过五起,双方就会暂停航空泡泡计划两周,直至日均少于五起才恢复。这是为确保本地无关联病例不是因航空泡泡而增加,是风险管控的一种。

两个风险相当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航空泡泡,就像淡滨尼居民到裕廊逛购物中心一样。由于淡滨尼和裕廊的每日新增病例数透明,两地传播风险相当,因此病例数反弹的可能性较低。新港航空泡泡就是基于同样风险评估后作出的安排。

正如交通部长王乙康所言,这项由两个国际航空枢纽共同推出的计划,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安排,不仅没有限制旅游目的和行程,旅客也不必隔离。这几乎等于是回到疫情前的跨境旅游情况。换言之,这项航空泡泡安排具有全球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