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连发生的意外事故,近期还夺走三条人命,让人越发关注行人的安全,也促使政府决定实施禁令。

电动踏板车禁止在人行道骑行的问题,过去一周持续延烧。两三年前,电板车获准骑上人行道后,这类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因为远比汽车和电单车便宜,又轻巧方便而大受欢迎,短短几年里激增到约10万辆。不少人靠它来衔接头尾一里路,也有不少送餐员靠它代步来维持生计。

另一名咨询小组成员林树发指出,电板车用户要寻找另一种通勤工具,较有可能选择的是电动脚踏车,因为毕竟还是电动的,与电板车较相似。

然而,新禁令也让电板车用户感到沮丧。咨询小组成员、滑板车爱好者组织Big Wheel Scooters Singapore会长许得量认为,新禁令让活跃通勤受到很大的阻力。

许得量认为,对公众造成困扰的罪魁祸首不是电板车,而是违例用户,但新禁令并未正视或解决这个问题。

她说,从住家到女儿的幼儿园或明年上小学的路程中,完全没有脚踏车道或公园连道,无法再使用电板车。

活跃通勤咨询小组成员、骑车安全小组(Safe Cycling Task Force)主席林树发认为,有关禁令不会影响推动活跃通勤的目标,但当局有必要加强推广电板车以外的代步方式,以实现“20分钟市镇、45分钟城市”的愿景。

至于共享脚踏车是否会再次盛行,SG Bike市场主管胡仁豪认为,由于电板车和共享脚踏车的用途和价位不同,因此较难作出预测。“不过我们当然希望会有更多人改用我们的共享脚踏车。”

她说,自己平时接载女儿时,都很注意安全,人行道若有其他行人,她也一定会放慢速度,甚至因担心吓到行人而不敢鸣笛,只会在后方慢速骑行。林金丽表示,能理解政府对于行人安全的考量,但也希望当局能为和她一样有苦衷的家庭给予帮助。

在他看来,多起涉及电板车的事故,让人模糊了焦点,活跃通勤提倡的是以“走、骑、搭”方式出行,除了电板车还包括步行、骑脚踏车和搭公共交通等,当局须进一步推动这些通勤方式。

活跃通勤咨询小组成员、脚踏车爱好者韩钰光认为,脚踏车的使用量将增加,因为脚踏车是最通用、价格便宜,且容易维修,现在也有能带上地铁和巴士的折叠式脚踏车等。一些电板车用户则可能改用电动脚踏车。

“我的电板车等于作废了,禁令来得太突然,我会暂时观望,可能日后会考虑改用脚踏车。”

有了电板车,他都会骑车去地铁站,小印度站和惹兰勿刹站之间的路程也用电板车完成。不过,一年多前他开始只在公司附近骑行。

但接二连三的火患和意外事故,导致电板车最终在人行道上被禁。

“虽然不是全面禁用电板车,不过用户可使用的空间从原本的5500公里瞬间减至440公里,活跃通勤的愿景也就变得不可行。”

两个月前刚购买电板车的深兰(45岁,家庭主妇)是少数较不受人行道禁令影响的用户。因为她的淡滨尼住家周围都设有脚踏车道,平时使用的路线几乎不受禁令影响。

他希望脚踏车道网络能早日建设更完善,“至少从大巴窑到市中心的路线要有脚踏车道,但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比其他国家慢很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起初听说有UL2272防火标准,就特地买了合规的电板车,不久后听邻居说,在组屋底层骑行会被罚款,我也有遵守,现在又不允许在人行道骑行,条例一个接着一个,担心下来还是可能受到影响。”

SG Bike目前获准经营3000辆脚踏车,也正协商接手摩拜的2万5000辆脚踏车。“我们也不排除日后扩大脚踏车队,或是引进其他获准使用的代步设备。”

没有这个代步工具之前,他从住家步行到诺维娜站搭地铁上班,中途会在滨海市区线小印度站下车,步行约10分钟到惹兰勿刹站,再进站续程到乌美。

他因此在一年多前选择以电板车代步。“有了电板车,我可以轻易在10分钟内来回,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不少。”

电板车如今使用受限,迈向“活跃通勤”的目标是否会因此停滞不前?对实现“20分钟市镇、45分钟城市”的愿景,又有什么影响?

小小电动踏板车,让使用者穿街走巷,但随着数量显著增加,开始威胁到行人的安全,特别是年长者和小孩。

他以政府禁止口香糖为例,指尽管禁售口香糖,但“垃圾虫”的现象没有因此马上消失。“同样的,人行道禁令也不会有效遏制违例者,这些人可改用脚踏车或电动脚踏车,到时如果出意外,难道我们也要禁止脚踏车或电动脚踏车吗?”

淡滨尼是本地第二个模范步行与脚踏车市镇,陆路交通管理局早前说,许多主要市镇包括淡滨尼的脚踏车道已接近完工,居民从明年起能使用部分已建成的脚踏车道。

电板车零售商Kernel Scooter总经理金明飞担心,店里的数百辆电板车存货会滞销。“销量肯定会受影响,不过我们相信还是会有人想要在公园或公园连道骑行,当作休闲活动的工具。”

他认为,政府之前陆续推出时速限制和UL2272防火标准等多项条例,应给予更多时间让条例见效。

“条例肯定不会一夜之间就见效,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和收集数据,再判断是否有效。政府大可采取其他解决方案,如发牌制度或通过科技追踪电板车,而不是通过禁令这种极端措施。”

活跃通勤受到阻力

2016年4月,政府宣布全盘接受活跃通勤咨询小组的建议,允许脚踏车和电动代步车使用人行道,用意是要推动活跃通勤,鼓励更多人以轻巧便利的代步车完成头尾一里路的衔接。

由于工作性质,林戈几乎每天都得往外跑,“乌美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巴士站之间的距离很远,等车时间也长,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公交,走路又太远”。

她希望全岛的脚踏车道网络能加快建成,因为现在只有在淡滨尼区内,能较方便地使用电板车,若要骑车到附近的四美和白沙,就没有脚踏车道衔接。

林树发也指出,基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不可能为每一种活跃通勤用户都打造专用道,国人终究得学会如何与不同用户共享空间,包括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施。

林金丽从住家到女儿的幼儿园,骑电板车只需约10分钟,若搭巴士加上等候时间,有时得花上约20分钟。

他指出,有跑步者会嫌人行道过于拥挤,而选择在脚踏车道上跑步,也有行人步行时不分人行道和脚踏车道,国人须了解这不仅对他人造成不便,也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

个案②:改搭巴士带女儿上下课

如今,林金丽改搭巴士接送女儿,交通费因此增加了。“家里只靠丈夫赚钱,买电板车时我们已考虑了很久,现在送去销毁只能拿回100元,让我们至少亏了七八百元。改搭巴士,车费又是另一笔开销。”

为了让三岁女儿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深兰一家在两个月前搬到淡滨尼组屋,但新家距离女儿的幼儿园比较远。因此,她以1150元购买了电板车来接送女儿,从住家到幼儿园约要10分钟,大分部路程都可使用脚踏车道和公园连道,只有最后一小段路是人行道,需下车推车。

突如其来的禁令也让零售商措手不及,受访业者已纷纷调整营业模式适应新条例,不过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大透明性和确定性。

新加坡电动代步工具零售商协会会长辛伟迅则认为,脚踏车须要出力踩,不会像电板车一样受欢迎,共享脚踏车价格也不像之前那么优惠,吸引力已没那么大。“不少用户应该会直接放弃电板车,改搭公交。”

“当局应征询业界意见或提前发出通知,并给予足够时间作出相应调整,而不是像这次的宣布那么仓促,让零售商都不知所措。”

深兰受访时说:“这里有完善的脚踏车道,就不会太麻烦,除了我平时熟悉的路线,以后出门就得做些功课,知道哪些地方有脚踏车道可以用。”

无论是买午餐、到公司附近开会或是购买工作材料,在乌美一带工作的林戈(52岁,工程师)过去总是以电动踏板车代步。

零售商盼有更大确定性

电板车禁用人行道后,他已停止骑车,因为乌美一带完全没有脚踏车道或公园连道,如今电板车只能停放在公司里。

个案①:电动车助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禁令宣布隔天马上生效对用户不公平,林树发认为,要决定一个合适的宽限期并不容易。“宽限期间如果又有意外发生,那政府要如何交代?关键在于安全,当局只能当机立断实施禁令。”

她去年以1300元购买了电板车,但之后发现器材不符合UL2272防火标准,原以为能使用到明年7月,没想到政府又宣布在人行道禁用电板车。

另一咨询小组成员韩钰光(65岁,资讯科技总监)也说:“电板车只是用来完成从A点到B点的方式之一,活跃通勤不能只专注于一种器材或通勤方式,我们应继续推广采用多种出行方式。”

马西岭居民林金丽(44岁,家庭主妇)体弱患病,走多了就会觉得吃力,于是她去年买了电板车,方便接送六岁女儿上下课。

“因为有鲁莽骑行的肇事者,导致电板车用户形象不好,有了这负面印象,我也不太想在外面骑车,所以才改在公司附近使用。”

电动代步车和脚踏车零售商Mighty Velo创办人袁佩清希望,政府日后能提供更大的透明性和确定性。

个案③:还好住家附近有脚踏车道

脚踏车有望迎来 “第二个春天”

共享脚踏车一度红遍全岛,却因用户胡乱停车而促使政府收紧条例,业者相继退出市场后,光环逐渐褪去,被电动踏板车取代。不过随着当局加强管制电板车,脚踏车和共享脚踏车可能因此迎来“第二个春天”。

例如,政府已在今年初规定公路上骑行的脚踏车骑士必须戴头盔,下来可探讨的包括如何在繁忙公路上,安全地划分脚踏车骑士和其他公路使用者。

韩钰光指出,脚踏车和电动脚踏车可在公路上骑行,但这也更考验用户的能力及其安全性,他建议当局探讨下来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做好准备。

虽然禁令对她的影响不大,但深兰认为政府太快推出新条例,让用户很难适应。

韩钰光指出,随着全岛脚踏车道网络到了2030年将扩大至现有约440公里的三倍,市镇内和镇之间的衔接性会越来越好。虽然这些基础设施仍需时间建设,但加上现有的公园连道和人行道等,步行和骑脚踏车等活跃通勤方式还是很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