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高级顾问医生陈如杉副教授在活动上致辞时说:“超声图像一般能为医生提供病人心脏和血管结构功能相关的实时信息,不过现有的超声检测技术无法做到远程和不间断采集信息。”
心脏功能的检测往后或可通过人工智能和无线技术精简流程。
他举例说,此系统可以在病人进行高风险手术的时候应用,因为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全程观察病人的心脏状态。
她也透露,合作团队已为系统申请美国专利,他们接下来希望吸引一些商界投资者和工业领域有经验的人来帮他们一起开发项目。
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和熊本大学的代表星期五(9月20日)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结合各方优势研发一款“自动心脏诊断系统”(Automatic Heart Diagnosis System)。这个系统将借助熊本大学先进的超声波传感技术,让病人穿戴一种微型可移植的贴片超声传感器。传感器通过蓝牙技术,可从几百米外把病人的超声数据传到义安理工学院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系统。
义安理工学院技术开发与创新处处长黄慧姬受访时说,整个项目目前处于初级的概念验证阶段,接下来还需要医生为系统注入更多临床检测数据来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精准度。团队预计在半年后推出系统的第一个原型。
陈如杉说:“我相信引进这个智能系统将颠覆医学界现有的心脏功能检测方式,为医生提供即时、连续性、具有生理意义的成像信息,并让病人得到更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系统将病人数据与后端数据对比后可以实时自动检测出病人心脏是否有异常表现。像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塞和心脏衰竭等心脏问题都能被系统测出。
目前,医院的超声信息采集过程须耗费30到60分钟时间。公众到医院检查心脏时,医生还可能用听诊器和心电图等其他方法来对病人的心脏进行全面检测。不过相关测试的仪器都是连线的,体形偏大,须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对病人的心脏进行人工检测,程序繁琐,耗费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