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居民和商家也对新设的交通灯行人过道表示欢迎。住在圣迈克路已有30多年的林炜珠(66岁,秘书)说,年纪大的居民都没有力气上下天桥,交通灯行人过道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座行人天桥已经很旧,用的人不多,所以不必一直花钱维修。
罗纳德也希望天桥拆除后,其结构和材料能重新使用,例如制成社区艺术装置或游乐园的设施等,减少浪费的同时也能让年轻一代认识这座天桥的历史。
从小住在圣迈克路一带的罗纳德(Robert Ronald,49岁,项目总经理)小时候住在哥南亚逸的甘榜,沿着实龙岗路而建的这座钢制行人天桥是他当时每天上学或到马路对面小贩中心吃饭的必经之路。
他受访时说:“还记得小学时期,我和童年好友会比赛谁能最快到行人天桥的另一端,并喜欢在天桥上蹦蹦跳跳,因为这种钢制天桥会上下晃动,很刺激。”
许多居民因此不顾危险乱过马路,加上实龙岗路的交通相当繁忙,常出现惊险状况,设置交通灯行人过道能让居民更安全地过马路。
但钢制的行人天桥也容易腐蚀,需常常维修,因此自1986年以来,本地的行人天桥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不仅更坚固耐用,也只需少量维修。
陆交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这座行人天桥是在1967年根据当时的设计标准所建造,当时的天桥多数由钢制成,因普遍认为这种材料够坚固、具成本效益且轻便,容易制造、运输及安装。
本地目前约有560座行人天桥,除了圣迈克路附近这座天桥,还有另两座天桥同样由钢制成,分别位于苏菲雅路、建安大厦旁,以及宏茂桥1道和丽苑弄一带。
位于天桥旁的源和昌贸易公司1986年营业至今,公司营销经理张荣喜(66岁)说:“这家店当年就因门口被天桥挡住,而以较便宜的价格出售。我们的招牌只能放在隔壁店的上方,但天桥其实成为一种‘标志’,让顾客更容易找到我们的店。”
发言人指出,行人天桥将在下个月拆除,而无障碍的行人过道能为该区居民带来更多便利。
但由于该区许多居民是年长者和行动不便者,行人天桥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陆交局因此在今年1月5日关闭这座天桥,并于同一天在天桥旁设置了交通灯行人过道。
当局是在去年进行定期结构检查时发现,圣迈克路附近的行人天桥须进行大量维修工作,才能继续安全使用。
位于圣迈克路附近、本地最老旧的行人天桥将在下个月拆除。虽然天桥已停用,但几十年来已成为该区的标志,有居民对拆除天桥感到惋惜。陆路交通管理局已在天桥旁设置了交通灯行人过道,解决居民乱过马路的问题,也给居民带来更多便利。
尽管如此,他认为拆除天桥影响不大,对居民来说,交通灯行人过道反而更方便。
本地还有另两座钢制天桥
也是哥南亚逸邻里委员会成员的罗纳德指出,以前居住的甘榜和玩耍的地方都已“让位”给新发展,而这座天桥是他仅存的儿时回忆,所以对拆除天桥感到惋惜。
罗纳德也说,随着人口老龄化,该区的年长居民越来越多,而这座旧式行人天桥的台阶较高,年长者爬上天桥时非常吃力,对使用婴儿推车的家长及轮椅使用者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