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藏书家胡应鳞嗜书成癖,所得月俸全部用于买书,不够时,把妻子的发簪耳环抵押;再不够,当场把衣服脱下换钱。早些年,我确有朋友买书近痴。

我收入不高,能省下的钱不多,自然不能和许多朋友那样出手大方,于是名家书画不敢碰,便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工艺品,如墨砚、木雕、竹雕和贝雕等。几十年来收藏不断,退休后才收敛。只是梦里遇见好东西时,仍敢敢下手不放。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古人的收藏痴迷行为,有的可说迂腐,有的该赞虔诚,有的诙谐,有的悲壮。今人的收藏痴迷程度,其实也相近,却各异其趣。

收藏家常会把无生命的物品视作天地之精,中国收藏史上,米芾的拜石是流传很广的故事。宋代收藏家赵明诚、李清照夫妇逃难时,抱定宗旨,危急时宁可丢弃细软衣被,也要保全藏品。

苏轼在《宝绘堂记》写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我的理解是,收藏不应过分重视物件的表面价值,喜欢就好,否则容易沉溺物质虚荣,玩物丧志。不过,道理说说容易,苏轼晚年似乎也曾为两块“仇洗石”不能自拔。

记得是1960年代,有个朋友在立新工艺品公司工作,便托他买一套印有舞剧《白毛女》画像的茶具,一共17件,三块钱。1970年代,友谊百货公司举办中国陶瓷展,我已出得起30块钱买下几件小瓷塑。

不好意思直说朋友的故事,且举几个古人为例,或许能叫未探身收藏界的朋友略知上瘾是怎么回事。

什么东西值得收藏?还真各有所好,网络上有人展示自己收藏的耳屎。

回顾40年买工艺品的嗜好,花钱确实不少,以至囊中常告羞涩。假如那时期家里发生急事,肯定需要举债,幸好全家平安,有惊无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我量力而为买东西,收藏品的质量自然高不到哪里。

简单介绍那些常令我茶饭不思的石头工艺品:石头品种除了寿山石,还有青田石、巴林石、昌化鸡血石和惠安石等,它们绝大部分是以原色彩吸引人们的眼光,再加上工艺美术师的精心雕刻,一块石头便可以是一幅山水、一盘蔬果、一群人物或是一方印章。后来,眼界稍扩大,也会欣赏不施雕琢的观赏石,如灵璧石、黄蜡石、钟乳石和木化石等。

我数数自己的收藏品,虽然前几年已脱手大半,数量还是叫人担心,后人该怎么处理?

我曾为了泰国使馆一名秘书不愿脱手一件翡翠麒麟,闷闷不乐,以至太太第二晚亲自出马为我遂愿。有尊岫玉材料的读经罗汉,纸巾盒大小,是我携妻带儿,在卖家断续磨蹭几星期后,对方才同意割爱。

究竟对收藏这种嗜好,应该怎样看待?有人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生活方式,有收藏爱好的人,生活更充实,思想更开阔。这么说恐有以偏概全之嫌,难道没有收藏爱好的人,生活品位就比较平凡低下吗?

投身收藏的海洋,有人轻松转身便能提早上岸,有人仍享受站在风口浪尖上涌起的激情。看着身边这些工艺品,不管是花万元还是三毛钱,都能勾起美丽的回忆。

我后来垂青现代名家的美术瓷,它们价格不菲,因为瓶罐上绘有风格各异的图画。期间,也在本地举行的石湾陶器展上花了不少钱。

收藏的嗜好如果踏进着迷的界限,除了经济压力,还常能搞到人神志不清,睡不安宁。

三角钱工艺品也耐赏玩

10-12_now_1_Medium.jpg
20多年前在成都街头买的昆虫稻草编织。

投身收藏的海洋,有人轻松转身便能提早上岸,有人仍享受站在风口浪尖上涌起的激情,永不言弃。今天看着身边这些工艺品,不管是花了万元还是三毛钱,都能勾起我美丽的回忆,感觉愉快。

清人王筠圃,某日在京师琉璃厂见到一部心爱的书,欲以常值购买不成,加倍付值;仍不成,再加倍,还是不成。于是拂袖登车,怅然离去。当晚,他夜不能寐,思来想去还是割舍不下。次日一大早,便遣人骑马去厂市,以多三倍价购回。

梦里还买工艺品

我认识本地一名收藏家,临终之际也不愿变卖藏品筹集医药费。有个朋友为了买下一个康熙瓷瓶,卖了一部新车。

我的第二项主要收藏是陶瓷。开始是买了个民国初年制作的景德镇笑佛,后来在牛车水、珍珠坊和荷兰村的古玩店,又陆续买下不同型号和不同瓷器厂出品的弥勒佛佛像。我拿它们来评比,它们之间也像在互相“推荐”,于是家里很快就请来40多尊大肚佛。这就是买工艺品“拉队入彀”的过程。

我特别喜欢的藏品,还留着的,包括一块砖头大鸡血石,两英尺长《山居秋暝》青田石雕,民间风情题材的象牙雕,葡萄镂雕黄冻石,荷花立雕端砚,天然河滩大理石,仿明果盒漆雕和佛头像竹根雕等。

1980年,是我投身收藏海洋的开始,至于这海洋是否变怒海,还要看个人造化。那天走过凯联大厦一家商店的橱窗,竟傻了眼,那是新开张不久的福州石雕工艺品中心,店里展卖的大小寿山石雕不少于千件:石头色彩鲜艳,雕刻栩栩如生。我第一眼就看上一块白色泛红点的彩石,第二天便以一个月薪金的款项,买下一块巴掌般高的石雕《画龙点睛》。20多年后专家指点,才知那石头称为高山桃花冻,后来以40倍的价钱出让。

清代乾隆年间,孙讷夫随军远征廓尔喀,获得一块珍贵石头,喜出望外,不久却病死营地,将士刳木为棺为其装殓,他突然睁眼开口:毋弃我石,留以示我子孙。他是真舍不得那块石头!

我曾在中国广东丹霞山上,看上一块尺多高的黄蜡石,光泽照人,石上点点斑纹,远看就像一幅登山图。可我没带回来,不是买不起,是扛不回,太重。在青海的格尔木,已经掏出信用卡,要付5万元人民币(约1万新元),买一尊两尺高,半透明、雪白无疵的昆仑玉观音,对方竟说不能刷卡。唉,只好空叹有缘无分,至今难忘。

收藏成癖好不易自拔

我直到中学毕业,每天的零用钱都花光光,身上如有多几块钱,那准是父亲过年给的红包,不过很快也就买了书。除了买书,我后来也买工艺品,那已是有工作之后的事。

收藏只是爱好的一种,就如爱好表演艺术活动者,对生活素质的要求便应该不比收藏家低。至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收藏家,常见猎心喜,暴露强烈的私人占有欲,不值得称颂。

10-12_now_2_Medium.jpg
印尼沉木雕《母与子》。

收藏史上,明代王世贞以一座庄园换一部宋版《两汉书》,传为千古佳话。明初贤士杨士奇爱书成癖,为了换回一本《史略》,把家中惟一的一只母鸡卖了,他付出的代价与前者相比,也不逊色。

从门口到客厅到房间到浴室,橱里摆的,墙上挂的,收藏种类还真不少,自己看了都吓一跳。除了前述几种价昂石雕,一般的中国工艺品还有泥塑、内画壶、玉雕、象牙雕、青铜雕、牛角雕、石头画、花草画、软木画、双面绣、玻璃工艺品、布娃娃、木偶,北京工艺品包括景泰蓝、毛猴、豆画、绢人、面人和鬃人等。

不过,我爱赏玩的工艺品,也包括只花新币约三角钱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垄买到的《母与子》沉木雕刻,在沙拉越长屋两元买的斗鸡木雕,在福建东山12元人民币(2.45新元)买的一套十二生肖贝壳,在成都一块钱一只的各种昆虫稻草织品,还有在嘉峪关10块钱买的一盒风化石粘画。

到过30多个国家旅行,途中也会买一两件工艺品,其中最名贵的是印度阿格拉的一个大理石盘,盘上嵌满各色宝石片。其他产品价格虽不高,却也很有特色,如老挝的舞狮绳编,柬埔寨女神红石雕,泰国挂钟镜框,京都猫头鹰蚕蛹,缅甸柚木雕和宝石画,越南刺绣画,芬兰皮革画,俄罗斯套娃和树皮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