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总是需要新的作品,由此获取不同的养分。吴巍指出,他与各地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过许多协奏曲,其中较成功的是韩国作曲家陈银淑为笙创作的“Su”(空气)。吴巍已经携该曲与世界各地40多个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作品完全颠覆了常人对这件古典乐器的陈旧想象。

单簧管和笙相似,也是融合性的乐器。吴巍刚在瑞典演奏了一部由单簧管和笙共同完成的作品,“两者的泛音有所不同,但是合在一起,特别美。”

“笙的泛音也很丰富,无论是在华乐团还是西洋乐团都能起到和谐、融合的作用,帮助其他乐器一起调色。有人甚至告诉我说,怎么会融合得这么好?以后交响乐团里应该放一把笙。”

SISTIC售票,热线:63485555

“无限的笙”音乐会


吴巍说,笙乐从亚洲走到欧洲,拥有近3000年的迁徙历史,从原来七声音阶变成如今的12平均律,不仅影响了手风琴、口琴、管风琴等等,笙的演奏技法和曲目也大大有所扩展。

在欧洲,吴巍除了在音乐学院学习爵士乐、即兴演奏之外,还接触了许多地方的世界音乐,带着笙乐与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电子音乐、数学等领域做了许许多多的跨界尝试。“演奏思路出现了另一种形式,表达语言打开了,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音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我觉得就像是生命重新开始的感觉。”

下午4时

维多利亚音乐厅

此次抵新,吴巍将为观众带来不少经典作品,包括威尔第、巴赫的古典乐章,《瑶族舞曲》《庆丰收》《金蛇狂舞》《晋调》等等,以及马来西亚作曲家钟启荣创作的委约作品《老渔港的回忆》。

0602_now_6_Medium.jpg
新加坡交响乐团单簧管副首席李新认为,簧管乐不只在交响乐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在独奏和室内乐中也能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新加坡交响乐团提供照片)

亦柔亦刚 融合性强

“簧管乐器大家或许有所了解,也喜欢听,但是被了解的其实不够广泛。”李新说,音乐新作还是需要观众前来支持,虽然簧管乐不如一些流行乐器吸引观众,但好的音乐始终能吸引到有缘人。

“笙,可以柔软,可以像铜管一样有力,也可以像打击乐一样有律动。它就是有这样一种多变的特性。”吴巍形容说,在声音画板里,大部分人都喜欢暖色调,而笙的声音本身却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声音,“你可以在里面加上蓝色,它就能展现那种音色,声音的可塑性很大。

能够游刃有余地在中西乐坛里驰骋,吴巍说他得益于自己的老师翁镇发教授的启发,从一开始就寄望于让笙乐从传统跨越至现代,与世界接轨。

吴巍说,他在过去的20年开发了近400多首曲目,艺术的质量有高有低,但总会慢慢形成经典。此次演出,他带来美国华裔作曲家黄若的《玄黄》和钟启荣《老渔港的回忆》都是现代作品,“作曲家能保持本色,不跟市场妥协,我很尊敬他们,艺术唯有如此才能向前发展。”

2月9日(星期日)

30元、20元

虽然西方交响乐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往往属于弦乐乐手,但如今的簧管乐其实多了不少向各处拓展的可能性。

李新说,虽然单簧管是交响乐里较晚出现的一个乐器,但它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单簧管在爵士乐、军乐队都可见其踪影,若仔细探索,单簧管也能在独奏、重奏,以及室内乐当中找到不一样的光彩。

在欧洲旅居多年的吴巍,如今已成为笙乐界的著名人物。继去年他作为独奏嘉宾之一与新加坡华乐团在欧洲巡演之后,他将在来临星期日(9日)与新加坡交响乐团携手演出。

借着演出机会,吴巍与乐团的单簧管副首席李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谈谈簧管乐如今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