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狮吃货布包●黄仁敏 (Merlion Foodie Tote Bag)
张顺源(59岁)是本届新加坡文创大赛最年长的参加者。也因为有人生经验,他最有资格唤起国人往日听收音机的集体回忆。张顺源拆下父亲生前用了30年的收音机零件,从结霜桥旧货市场贱价买回旧收音机,拆开来研究里头的构造,学会怎么焊接电路板,让父亲的旧收音机在崭新的躯壳重生、发声。他以上一代国人熟悉的丽的呼声木箱播音机作为他的收音机造型的灵感,但也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旧播音机都是直角的,我从跑车设计取经,将直角变成弧线,让它看起来更现代、美观。”此外,张顺源也刻意选择透明的压克力树脂设计外壳,让里头的零件一览无遗,一是为了让人了解当年电器的构造,二是唤起下一代对工程学原理的兴趣。张顺源的设计不只怀旧,而是要呼吁国人正视我国电子垃圾问题,加入自行维修和重建的运动,与其丢弃,不如再创。他透露自己DIY再造的收音机只花了20元:“希望父亲能跟儿女一起维修和再创电器,让下一代耳濡目染,学会留住他们的旧数码电器。”
优胜作品下月揭晓
黄丽珍(35岁)说:“新加坡几乎每户华人家庭都有一张折叠麻将桌,要不起码有张万用的折叠木桌。‘旋’就是我对新加坡卑微又实用的折叠桌的致敬。”黄丽珍把在不同地方见过的传统桌子亮点融入其中:折起一片台面,就变成她曾在新加坡吾庐俱乐部见过的古董三人麻将桌;完全折起两片台面,就变成靠墙的狭长桌台。“旋”虽是麻将桌,但完全打开后,就是一张现代的“八仙桌”,一群朋友能围坐饮茶用餐;也能用来做功课和玩游戏。黄丽珍说:“我们将它设计得美轮美奂又极为实用,就是因为有桌子的地方就有人情。选择麻将为设计主题并非鼓吹赌博,而是希望把家人和朋友凝聚在一起,营造出家的温暖。”
甘榜精神共享软件●沈宗燕 (Kampung Spirit App)
由星展银行呈献,《联合早报》主办,第二届新加坡文创大赛(Singapore Creator Awards 2019)20件决赛作品出炉。
资深设计师许文炳(45岁,Andy Koh)业余设计邮票已15年。他为新加坡邮政设计的这套本地儿歌邮票去年10月推出,八款邮票以五彩缤纷、童趣十足的动物插图贯穿我国四大种族的儿歌,看到可爱的“两只老虎”和“小毛驴”,任谁都会忍不住哼唱几句,怀念美好的童年时光。本身是三个孩子的爸,许文炳说,他把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融入图像设计,譬如两只老虎少了耳朵和尾巴,激起孩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马来儿歌《青蛙跳呀跳》教导孩子正能量。他说:“我们虽然少用邮票了,但我们能透过邮票保存我们的集体回忆和文化。一枚枚邮票像是一扇扇窗,让我们看见这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这概念式的雨水收集器专为组屋设计,适合悬挂在走廊栏杆上,雨水落在“绿叶”上,收集在荚果造型的硅胶肚腩里,肚腩涨大了,人们按着肚腩就能取雨水洗地、浇花、冲洗马桶等。雨天,李俊杰(25岁,Eugene Lee)的爸爸会把水桶放在屋外的冷气压缩机或挂在晾衣铁杆上收集雨水,给了他设计灵感。目前的样品是实际产品的五分之一,李俊杰希望实际产品的肚腩能有27公升的大容量。他说:“我们现在主要靠蓄水池和沟渠采集雨水,如果能有这么一个私人的器具鼓励国人在家中收集与使用雨水,就会扩大我们的水资源。国人常在组屋走廊种植花草,这个绿芽设计器具自然地融入环境里,显得更美观。”
越来越多国人使用电子门锁,然而绝大多数住组屋的新加坡人仍习惯门锁加铁门的双重保障。本地这家研产电子门锁的公司从中看到一块未开发的市场,在众筹网上推出“智慧化”的铁门锁头,获得513人投资23万503元。伊格鲁创意总监陈凯慧(29岁)说:“现代人生活忙碌,常不在家,需要这类智慧科技监控家门,给他们安全感。”用户能透过手机软件生成一次性或永久性的锁头密码,给予钟点帮佣、维修工人、访客等开锁使用。这智慧锁头就跟银行提供的密码生成器一样,使用一种同步密码学科技操作,无须与互联网连接。陈凯慧说,数码化仪器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焦虑、不信任,这款锁采用的是模拟(analog)锁头的设计语言:“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做成一块岩石造型。锁头前面设计简约,能容下数字按钮;后面光滑且富手感,握在手中的沉实感让人感到安心。”
钟瑞玲说,要融合四大种族的文化来代表新加坡,对任何设计师都是难题,最终须采用“去芜存菁”的中立设计语言方能精准地表现“新加坡故事”主题:“为此今年评审淘汰了过于直接象征、代表新加坡文化的符号式设计,选择了真正看得到新加坡人生活的本质和身份、文化层面的作品。”钟瑞玲以“伊格鲁智慧铁门锁头”为例说:“新加坡是个很安全的国家,然而我们都习惯,也喜欢有多一扇铁门的双重保障,这现象在欧美国家是前所未见的。近年越来越多人为木门装电子锁,但铁门却没有相同的产品,设计师显然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有这个需要才推出这款设计。它反映出本地各种族共有的思维,那些聘请钟点帮佣的国人尤其能认同。”
第二届新加坡文创大赛两位评审The Press Room创意事务所创办总监钟瑞玲,以及鲸林设计事务所(forest & whale)联合创办人蔡汶霓,同声赞许今年参赛作品的水准。星展银行的参与为比赛融入绿色主题,今年比赛增设“多循环,少浪费”新奖项,评审表示不少亮眼作品在表现绿色主题之余还浑然天成地融入新加坡故事,难能可贵。
来!吃吧!吃吧!●李欣立 (Come! Makan! Makan!)
她也欣赏“新赏”的“旋麻将桌”:“麻将桌被视为家中最丑的家具,用完后就马上藏起来。设计师用美观的设计创造一件人们乐意秀出来、同时又有多种功能的麻将桌。当人们解决了‘痛点’,就会得出永不过时的经典设计。我可以想象这张桌子将历久不衰,成为经典款。”
李欣立在大学开始画本地糕点系列,一直有意画更多的美食系列,直到看到第一代老字号俄罗斯海南西餐馆Shashlik、施伦谷旅店餐馆(Sloane Court Hotel)歇业,让他明白本地美食的淘汰速度太快,现在不做更待何时?他说:“这地图不只是个指南,而是新加坡美食文化和历史的一个快照与记录,也包括常被美食指南忽略的本地马来、印度和欧亚美食。”修读建筑设计的他将美食与本地建筑融为一体,譬如将红星酒家的点心和造型像蒸笼而被南大生称为“点心楼”的学习中心合体。他说:“新加坡人会从食物的观点来诠释建筑,譬如将滨海艺术中心称为榴梿壳,说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自豪。”
越来越多人改用环保吸管,然而,钟国稳(25岁,Tommy Cheong)、林靖捷(23岁)和杨皑源(25岁,Kevin Yeo)却发现市面上用铁或玻璃制造的吸管美中不足。钟国稳说:“它们最大的‘痛点’是:不能咬嚼,剥夺了很多人使用吸管的乐趣。用铁吸管喝冷饮有时还会加剧牙龈敏感。此外,玻璃和铁吸管边缘坚硬,不适合老人使用。”他们改良环保吸管的设计,首先在管口套上食品级硅胶,让人想嚼就尽情嚼。他们还为吸管设计独特的容器,清洗后可直接放回容器里,容器盖子上有个环,只要套在食指上然后不停旋转,水分会透过容器缝口“甩”干,吸管就能保持干爽卫生,还能轻松地放进口袋里随身携带。他们去年10月把吸管放上众筹网后获得570多人资助,成功筹得3万577元,证明这设计大有市场。
平面设计师黄有明(30岁,Eugene Wong)把各种族常见的饮料,如菊花茶、姜奶茶、玫瑰露(Bandung)、咖啡、茶、豆奶等分解成最基本原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变成峇迪布图案元素,勾画出一幅“饮水思情”的南洋风情画。
将赤道夕阳吃进嘴里的感觉是怎样的?容慧娣(20岁,Kitty Jeun)创造了一个既是甜点制作器又是呈现甜点的器皿。她说:“太阳光线以90度直角照着赤道,因此夕阳十分短暂,只维持数分钟,但颜色极为炫丽,因此我想将欣赏赤道夕阳的感觉变成一道甜点。”观赏了无数次的夕阳后,她发现本地夕阳的颜色是灰蓝中透着桃橘色,无独有偶,娘惹菜常用的蝶豆花就能染出这抹蓝。容慧娣制造出一个透明的模具,用蝶豆花染出灰蓝色的半圆蒟蒻果冻代表夕阳,并用红与黄色食物染料染出余晖底色。“夕阳”盛在这模具顶端放在虹色的托盘上,便是一道现代南洋甜点,重现热带夕阳之美。
旋麻将桌●黄丽珍 (Scene Shang)
插画家李欣立(31岁)用图像记录超过80多道本地美食,每一道都以本地某个小贩、食阁或餐馆为依据,有些甚至能追溯到1920年代。
阮诗雅(18岁,Lydia Wan)从一个孤独旅者的角度来体验甘榜格南(Kampong Glam),以一名少女的观点来看她的周遭和同代人的心境。她手作三册手工书,用书中书、红线、凸印的求救莫尔斯电码,以及甘榜格南现场找到的物件等,配搭自己撰写的诗歌和引述的格言,打造出一个层次丰富的阅读互动体验,对比手机扁平虚拟的互动。她说绑住书本的红线象征现代人与周遭环境既热烈又抽离的关系:“甘榜格南生气盎然,许多人来这里玩乐、拍照。然而人们忙着用手机自拍放上网,赢得网友瞩目、点赞,而不是真正地去体验甘榜格南深厚的文化。我希望用这三本书来呼吁人们活在当下,不要让人生只环绕着手机。”
独行旅者●阮诗雅 (Solivagant)
用手比画新加坡故事●朱珈慧 (How Do We Tell Our Singapore Story?)
儿歌邮票●许文炳
绿芽●李俊杰 (Sprout)
三长两短——新加坡殡葬文化指南●黄慧珊
肇——组件式服装●许志鸿 (Project Zhao)
这幅“飞”一般的新加坡地图是李欣立的第二件入围作品。地图穿越古今的新加坡,除了大家熟悉的滨海湾金沙,还有已拆除的国家剧场等,同时也以他招牌的“丁丁”画风绘出国人熟悉的众生相,如莱佛士酒店的印度看门大使、抄牌女王,和已故本地喜剧双宝王沙与野峰等。这幅画高3米、长17米,占据三面墙,是李欣立目前最大型的创作,去年专为新加坡美术馆8Q展馆的“体验互动艺术,探索时空奇幻”而绘作,耗时三个月完成。李欣立说,采取穿越式狂想的画风是希望唤起大人和小孩的童年回忆,让各代人边看边对话,反思我们建筑风景的变化。
欧钿震(40岁)构思出一系列以“黑马”为主题的概念海报,鼓励国人“不该怕输,不须怕死,不要怕黑”。他某次看了有关本地学生日益阶级化的时事节目后,认为新加坡人怕输怕死的基因是造成阶级化的原因之一。“怕输精神或许是新加坡独立初期挣扎求存的副产品。然而将它继续合理化为新加坡人的特性,对我们整体社会和下一代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他从哈佛大学的思想领袖Todd Rose和神经学家Ogi Ogas提出的“黑马”概念吸取灵感,发现“我们的先辈其实都有‘黑马’基因,即使外人不看好也丝毫不受影响,专心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我们的弹丸小国才能够在国际发光。”他希望将“黑马”的概念在本地发扬光大,应用在T恤、小产品上,像鱼尾狮一样成为新加坡的文化标志。
律动●麦愉嫣∕李建辉 (Pulse)
饮水思情●黄有明 (Love is a Warm Brew,Scene Shang)
她说,“集大成”是表现新加坡特色的另一方法,插画家李欣立一个也不能少的《来!吃吧!吃吧!》 美食地图与《我们的时代》众生相鸟瞰地图就是很好的例子。她也特别赞许朱珈慧将新加坡独创的手语融入设计,为被忽视的族群发声。
智慧万用锁头●伊格鲁团队 (Igloohome Smart Padlock)
可嚼吸管(Chew)●钟国稳∕林靖捷∕杨皑源
轮廓藤凳●David Jonathan Ui (Outline Rattan Stool)
藤盛产于东南亚,一种可持续性生长的南洋家具材料。来自印度尼西亚的David(22岁)成功研发出增强藤的强度和结实度的方法,并制造出一张简约风的摩登凳子。简单的东西最难设计:这张藤凳看似平平无奇,却含革命性的创新。David用压缩技术增加藤的强度,凳脚两侧插入两条支架就能够“当自强”了。他说:“传统藤椅底部要加入交叉支架固定,还要用藤皮捆绑几条藤才够稳固,但这压缩技术却解放和简化了藤家具的设计语言。”David正为这发明申请专利权。他说:“近年,藤夯起来,不少设计师开始使用它。但我认为靠潮流来推动藤是不长久也不环保的,潮流一过,藤的工业就会被淘汰。要真正让藤成为可持续性的环保材料就要加强它的功能,使它成为不受潮流操纵的‘真材实料’。”
赤道夕阳之花●容慧娣 (Tropical is the Flower in a Sunset)
新加坡文创大赛十大生活产品设计(决赛)
新加坡文创大赛十大平面设计(决赛)
本地现代中式家居品牌“新赏”创新麻将桌,将它提升为奢侈品家具,不再是不用时就急着藏在储藏室的一块三夹板。“旋”用花梨木打造,桌子暗格内附一套婆罗洲黑檀制造的高级麻将。
关注食物浪费课题的沈宗燕(32岁)设计了一个共享食品的手机软件,让家中有过剩食品的人上载照片和资料与用得上的人配对。她认为粮食浪费的课题能透过设计得好的共享平台来解决:“以蓝色为设计主色,是要打造一个和平、祥和,以人为本而非过分企业化的平台。那一抹粉红代表人与人的互动和生命力。”她的灵感来自小时候家里有过多或即将过期又吃不完的食物时,妈妈总会跟邻居分享。她说:“以前的国人比较有甘榜精神。小时候,邻居也经常看顾我们。这个软件更深一层的目的是透过食物共享唤回从我们社会逐渐消逝、守望相助的甘榜精神。”
我们的时代●李欣立 (In Our Time)
黄有明(30岁,Eugene Wong)从新加坡的树种汲取灵感,为品牌即将推出的胡姬室内香氛设计扩香器。他选用较密实又有细孔的纸张,剪出木麻黄(高耸)、青龙木(四方)和雨树(扇形)的轮廓,并用激光在纸中镂刻出阳光穿透树冠层的抽象图案。将三片纸皮组成树冠,插入香氛精油里,扩香器就变成袖珍版的城市花园,洋溢淡雅胡姬花香。
猴子在万礼蓄水池袭击行人,有地住宅被蟒蛇、蜥蜴和猴子“入侵”的报道,给了麦愉嫣(21岁)与李建辉(24岁)设计概念动物障碍物的灵感。李建辉说:“这设计能发出五六万赫兹的高频声,人类听不到,但大多数动物能听见,会敬而远之。”穿山甲在东南亚被大肆捕猎以获取鳞片,设计师采用它为造型设计是要引起人们关注穿山甲濒临绝种的课题。此外,穿山甲自卫时鳞片竖起的模样,让人们和动物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给予作品装置艺术的美感。麦愉嫣说:“我们的出发点是要保护动物胜于人类。当人们遇到野生动物时,本能反应会让我们去伤害动物。这障碍物让野生动物远离人类,同时保护人与动物。”
黑马社会●欧钿震 (O-Beh-Dient Society)
用户介面设计师朱珈慧(25岁)今年初学新加坡手语后,惊喜发现本土无声的世界原来也非常新加坡。她说,新加坡手语结合上海、美国手语和本地语言,展现出的创意和多元文化深具新加坡特色:“我们的手语甚至还有新式英语;从建筑和地标图形创造出来的新加坡地名等,但很多新加坡人都不知道。我希望透过设计让本地人和旅客认识到我们这无声的发明。”她说新加坡手语的图像设计有无穷可能,可以研发成布包、游戏卡等。她说自己并无商业企图,只希望国人能打开心扉去关心我国的听障社群:“新加坡手语也是我们自己的语言,既然聋哑人士设法学习我们的语言,我们为什么不也进入他们的世界,试着了解他们呢?”
公众可从4月26日至5月5日上网https://sgcreatorawards.com/voting投选最受欢迎作品。决赛成绩将于5月10日晚上7时,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的颁奖礼上揭晓。
南洋艺术学院三年级生黄仁敏(25岁)说,新加坡人是吃货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小贩文化跟夜宵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我选画国人喜爱的夜宵如椰浆饭、印度煎饼、鱼丸面和嘟嘟糕。多元文化美食创造出新加坡人的多元文化身份。”鱼尾狮当小贩的形象不多见,为这款设计增添几许新意。鱼尾狮是联系新加坡多元种族的共同文化符号:“我试着把鱼尾狮画得可爱以吸引年轻人。我笔下的鱼尾狮在安静而努力地打拼,就跟我常看到的小贩一样,他们接下顾客的订单后就默默地、全心全意地做好一盘美食。”
爸爸的收音机●张顺源 (My Father's Radio I The Beat Goes On)
比赛分平面设计和生活产品设计两组,今年主题是“新加坡故事”,金银铜和优异奖得主分别可获得5000元、2500元、1000元和500元现金。作品若融入再循环主题,可自动角逐星展银行“多循环,少浪费”奖项,奖金为3000元。
蔡汶霓说,某些作品脱颖而出,获得评审青睐是因为设计师成功、精准地找出和解决新加坡日常生活的痛点。“痛点”指的是叫人烦恼的小问题,是坏了一锅好叻沙的老鼠屎。蔡汶霓说,她本身就很认同多次性使用的环保吸管存在的小问题,欣赏《可嚼吸管》解决环保吸管太坚硬的问题,找回嚼“水草”的乐趣。
黄有明说:“我们说起国民身份认同,总会提到国花胡姬花,但我认为我们还可以更百花齐放,将这想象延伸到日常生活非常道地的饮食。”他说这系列峇迪图案印在热水杯上最为贴切,边喝边想起我们非常新加坡式的饮料文化。他也探索把图案印制成限量峇迪布,用在软装家居产品。
许志鸿(28岁,Benjamin Koh)认为组件式服装能减缓快时尚消费的衣物垃圾问题。“肇”中性服装系列由组件构成,可随时更换布块变出短中长三种长度,下雨时衣领可变成雨帽,热天能换上透风的自然染色亚麻棉布块。他说:“‘肇’是对环境、气候变化和环境灾害做出反应的服装系统。‘肇’以组件生产和售卖,消费者每换一次组件就有添新衣的感觉,同时小组件生产成本较低,厂商无须一次过掏出巨额资本,较易生存。最关键的是,这开放式的服装设计给予消费者布料和组件上自由之余,也教导他们对自己的服装消费和选择负责,明白他们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环境。”
黄慧珊(33岁)参加某次国际字体设计师协会的年度比赛,用成语“三长两短”牵出本地华人殡葬的各种礼仪,做成一本结合字体和书本设计的作品。她说:“‘三长两短’原指的是未盖棺的棺材,意思是用三片长木和两片短木制成。”她透过资料搜集,以及和家人、老人家对谈,整理出本地华人几个籍贯的殡葬礼仪,包括戴孝的颜色,离开丧礼为何不可以说再见,为何在手指绑红线等。她说:“新加坡人教育程度这么高,但却碍于禁忌,一味盲从礼仪,不了解背后含意。我希望能解开这个禁忌,透过设计简化复杂的仪式,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我们的文化。”她还希望用相似的理念来设计有关华人诞生、节庆的仪式,因为她相信“华人就应该了解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