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少刷社交网站。希望他们能够记住我们这番话语,早日在上海与我们重逢。短期支教能对孩子起到的作用或许有限,但是卡泥小学即将成为长期支教点之一,希望孩子们能源源不断地走出这座山,步入更美好的生活。

一个女孩因母亲生产时难产死亡而从未庆祝过生日,我们到访时刚好是她的生日,她的愿望便是:“能有一块自己的生日蛋糕。”当我们捧上星光点点的生日蛋糕时,她激动得流下眼泪……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却大有不同;离婚、留守问题等,这群孩子的确遭遇了太多太多。

然而,我们被小学的卫生情况深深惊呆了。村子里的厕所还是最原始的旱厕,排泄物堆积在如厕口下,臭气熏天,蛆虫随处可见。我们强忍不适上了厕所,却又遇到了没有澡堂的难题。最后,我们只好用水桶装了热水,在楼梯间草草淋水了事。

有名小女生第一堂课压根不愿意参加游戏,一个人胆怯地躲在教室一角,最后一堂课却抱着我哭得稀里哗啦;五年级的男生看到我嗓子哑了,自动帮我维持秩序……以上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回味无穷,倍感窝心。

我知道戏剧课和两节讲座课无法很有效地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备,但是希望他们能通过课程勇于探索自我。生活不易,但他们可以尝试去理解和探索生活中的美。

我们此行主要目的是开设兴趣类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考虑到不同年级的需求和能力,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如戏剧、舞蹈、地理、天文等,还有诸多涵盖不同课题(如性教育)的讲座。安排课程时其实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我们本打算教导基础英文,却被告知学生们连最基本的英文字母都不会,计划只好搁置。这也体现出教育体系对主要科目的倾向和对其他不计入成绩考核的课程的忽视。

留学博客

眼前时不时开始有流星划过。我站着,看了良久。山那端的孩子们,应该也在跟我仰望同一片星空吧。

夜幕低垂,一两颗星星闪烁着光。我静静地站在光草上,不禁回想起几个月前领略过的那片磅礴的星海。

通过家访我切切实实意识到农村里的贫富差距。家境稍好的学生不必为生计发愁,可以专心学习;而家境稍差的学生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我难以想象他们该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中读书、成长。有些孩子身世坎坷,有着同龄孩童没有的懂事。

幸好,我们很快开始正式授课,把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当中,并未有太多时间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学校里师资极为有限,常常一名班主任需要兼顾教导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还要掌管班级纪律,忙得焦头烂额。

这个支教项目也包括调研工作,作为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每天放学后都会做家访,其他队员也会做田野调查。这些调研能够协助村委员会建立更完善的档案。虽然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但是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总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为我们引路。村子里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在家照看孩子,鲜少看到青壮年男性在家;即使有,也常城乡两头奔。老人们得干农活,孩子无人看管,他们却无能为力。

抵达卡泥小学后,我们准备安顿下来。我们借住了学生的宿舍,里面是最基本的上下铺铁床,铺了报纸和好心人捐赠的棉褥后也还不失舒适。我们在学校食堂里解决了三餐,食堂阿姨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云南的家常菜如饵丝、狼牙土豆等。

我负责教导戏剧课,也开设了东南亚文明的讲座。给小朋友们上课确实不容易,我更能体会到学校里老师们所承受的压力。但是,看到孩子们的改变,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二年级有名小女生第一堂课压根不愿意参加游戏,一个人胆怯地躲在教室一角,最后一堂课却抱着我哭得稀里哗啦;五年级的男生看到我嗓子哑了,自动帮我维持秩序……以上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回味无穷,倍感窝心。

5月伊始,各大支教类社团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招募工作,让我颇为心动。中学和高中时期不乏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机会,但我未曾参与过支教类型的项目。而且,我也想亲自前往中国比较不发达的地区,探究“中国通识”课程中所学过的“城乡差距”“留守儿童”等社会分化现象。

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支教队带着相机,在卡泥的星空下留下了最后一张合照。那片璀璨的星海至今刻印在我脑海中。

7月中旬,我跟卡泥分队的支教队员在富源北火车站集聚,随后登上小客巴,在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上一路颠簸至卡泥村。这里没有平坦的柏油马路,泥泞的路边就是绿葱葱的水稻田,牲畜惬意地在田野间觅食,活脱脱就是一幅“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风景画。

我向复旦大学彩云支南协会递交了暑假支教申请书,7月份前往云南省富源县卡泥小学参与支教的活动。

晶彩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