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片出身的“银幕硬汉”、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曾经签署通过《反狗仔队法》,“狗仔队”的声誉,一度大受打击。然而,不管人们是否反感或赞赏,网络世界抬头的今天,“公民记者”无所不在,仿佛“狗仔”东山再起,四处潜伏,随机出击,而最犀利的武器,也由手枪变成了手机!
Paparazzo这词极不容易翻译,“狗仔队”相信是从记者追新闻的动作引申而来。译为“狗仔队”只是表象,内涵并没完全映现,但也可说是“妙译”。“狗仔队”面世后,成了“港闻”(台湾的社会新闻、新加坡的意外新闻)记者的代名词。中港台的影视剧也有样学样,警匪片还把跟踪犯人的单位,称之为“狗仔队”。
何况,影片中有这么一段话:“巴巴拉左向我们走来,踌躇满志,一脸得意。他的相机挂在腰间,像西部片英雄的手枪……”可见某些西方人还把这“狗仔”当成英雄,将他的相机视为“手枪”。
“狗仔队”是指专门跟踪与监视名人,包括:演艺人员、政治人物,王室成员,以及社会名流等,然后进行偷拍、窃听及“查根究底”等工作的小报记者。这行业在西方据闻始于1958年。
Mr.Paparazzo(巴巴拉左先生)典故出自意大利大导演费里尼在1960年拍摄的影片《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巴巴拉左是片中的摄影记者,专偷拍名人隐私,而且为了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巴巴拉左只是个配角,三十来岁,是个专栏作家的搭档。除了紧追抢拍新闻对象,他也混迹罗马的高尚俱乐部,偷拍名流苟且荒淫的照片,剥皮剔骨地揭露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腐败生活。影片一公映,引发了轩然大波。
直到1997年9月,英国王妃戴安娜与男友为摆脱一帮摄影记者的围追堵截,在巴黎发生车祸,双双身亡,醉驾的司机也当场毙命。这帮摄记,西方报章称之为Paparazzo。香港报章翻译为“狗仔队”,“狗仔队”一词自此盛行。
在那个堕落疯狂的时代,出现这么一个摄影记者,自有其特殊意义。由于西方人大多知道“巴巴拉左”的来源及隐喻,对这类尾随名人追拍秘照,揭发内幕,裸露人性的摄影记者,并未严加指责,也没全盘否定,而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