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虽然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保健效果,但过去却有临床案例发现,食用过多会刺激大肠粘膜,促使大肠长出假性息肉。在台湾也曾发生有一些喜爱山药的民众,以为多吃多补,因为长期三餐都大量食用山药,引发肠道出现数十颗发炎性息肉,导致血便、腹泻和腹绞痛等症状,虽然这些症状与山药有何关联,仍需未来的研究来加以了解,但所幸这类良性息肉不会变成癌症,患者经过医师建议调整饮食,暂时停止食用数个月的时间,相关问题就逐渐获得改善。
山药是薯蓣属(Diosco-re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蔓性根茎类的块茎,原名为薯蓣,也有山薯、长薯、条薯或柱薯等名称。山药的种类很多,全球多达600种以上,有诸多形状,质地细致或纤维粗糙皆而有之,部分品种的肉色更有白色或紫色之分。
营养丰富保健效果多
吃过新鲜山药的朋友都会知道,山药的粘液算是它的一大特色,原来科学界过去针对这些粘液也有不少的研究,发现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醣蛋白(glycoprotein)、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一些结构与固醇类激素相似的活性成分,就像是薯蓣皂配基(diosgenin),它具有抗发炎、提高免疫力、平喘和降血脂等效果。在医药工业上,一些制药厂更会利用薯蓣皂配基等成分作为原料,来进一步合成黄体素、睾固酮、皮质类固醇等固醇类激素的药物。
山药经晒干入药后,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淮山、怀山药。根据传统中医药的文献记载,淮山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等作用,可用来治疗糖尿病、腹泻和哮喘等疾病。近数十年来,世界各地也有许多有关山药成分与功效的科学研究,发现山药的成分具有抗病毒、抗发炎、增强免疫力、调节生殖系统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等不同功效,从这些研究也不难理解为何淮山自古就被视为滋补养生的食材。
山药(亦名淮山)自古以来被视为一种可养病强身的药用植物,近年在养生风潮日盛之下,新鲜的山药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和食用。这种食材是薯蓣的根茎,特点之一是富含粘液。由于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养生食材,很多朋友也因此而抱着多吃多补的想法,近年就曾发生有民众长期食用过多山药而出现肠道不适、肠壁发炎和长出息肉。食用山药是否有哪些须要注意的地方?
山药虽然其貌不扬,但其营养成分丰富,甚至有“穷人补品”之称。新鲜山药含有丰富的水分(约达70%),若以干燥的山药来讲,主要成分除了淀粉(约80%)、蛋白质(约6-8%)、膳食纤维和脂肪外,也含有粘液、多巴胺(dopamine)、尿囊素(allantoin)、黄酮类和固醇类皂素(steroidal saponins)等多种活性物质,而当中的固醇类皂素,其结构更与女性的黄体素(Progesterone)有所相似。
其实,这些雌激素的合成反应只会发生在实验室的特定条件之下,在人体中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食用山药应该不会影响体内的雌激素浓度。不过,2005年,却有台湾研究发现停经后的女性连续30天,每天食用390克山药能改善雌激素的浓度;至于临床上为何食用山药能改善女性停经后的症状,某些成分产生雌激素的活性,仍有待未来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原因和机制。
长期食用须注意事项
事实上,即使是营养丰富的天然养生食材,也别以为一定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食用不但未必达到预期效果,更可能事与愿违对身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适量食用山药或准山对身体是有保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