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一轮降温措施正使到集体出售交易受挫,过去一年半占本地集体出售交易总值三分之一的海外发展商,收购兴趣料将下降。
根据报告,在市值1亿元至6亿元组别的发展商组别,集体出售的收购额占市值比率如下:新海逸集团(SingHaiyi,142%)、刘景发(Low Keng Huat,84%)、林增控股(Lum Chang Holdings,50%)、乐斯太平洋(Roxy Pacific,37%)、集永成(Chip Eng Seng,50%)、联明集团(Lian Beng Group,86%)以及金成兴(KHS,57%)。
市值最小发展商曝险最高
城市发展(City Developments)收购的五个新加坡住宅项目,总额达20亿9000万元,占市值的24%。这五个项目中,四个是政府售地,一个为集团出售交易。
彭博社的房地产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7年以来的集体出售交易集中在少数新加坡邮区,意味着这些地方的新供应明后年将对房价产生压力。
豪利控股(Oxley)2017年以来在集体出售的收购额,占其市值的84%,是大型发展商当中最高的,其后是万国(Bukit Sembawang,比率为37%)、国浩房地产(Guocoland,32%)、飞龙集团(Fragrance Group,22%)以及华业集团(UOL,2%)。
分析师表示,凯德集团(CapitaLand)业务分布多元,日益集中于中国、越南以及零售和办公楼领域,它对我国私宅市场的曝险因此有限。它在2017年以来唯一的购地,只占其市值的6%。
本地大型挂牌房地产发展商在集体出售市场的曝险并没过高,有者去年购买的地段与项目,只占公司市值的6%,基本上情况比小型发展商好。
它指出,市值最小(低于1亿元)的发展商曝险最高,在这新一轮降温措施受到的冲击最大。隆辉集团(Lafe Corp)的曝险为市值的441%,高鸿(KOP)、金龙国际集团(Dragon Group)、腾地(TEE Land)以及式佳国际(Ocean Sky)的127%至169%比率,也是很高。而BBR控股以及元豪控股(Rich Capital)也有93%和57%。
彭博社采用的是7月18日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