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篇幅较短、并非每日出版的小报也在这一时期兴起。1925年,第一份华文小报《消闲钟》由王宣化创办,其编辑是有“南国诗人”美誉的李西浪。1947年,中国名剧作家夏衍也曾应邀担任政治性小报《南侨日报》的主笔。香港著名报人作家刘以鬯也曾在50年代于本地主编过六七份小报。

郑文辉在马来西亚刚独立时加入《虎报》成为记者而正式踏入华文报业,作为早期为数不多的南洋本土报人,他见证了许多第一手新闻,也亲身经历了无数难忘的历史时刻,并在本书中将这些珍贵的文史材料记录下来,为这段历史留下生动的注脚。

出版:新马出版印刷公司

《新明日报》是由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联手本地斧标驱风油业主梁润之创办的,因为这一层渊源,本书的书名也化用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本书的开篇之作《先说我与金庸》,就是郑文辉在金庸逝世后的满怀敬意的悼念文章。

延伸阅读

《新加坡华文报业史》

随着第一批华人移民及其后代逐渐增强了经济实力,许多还发展为企业家,报业的商业需求因此提高,两份影响力极大的报纸也随之先后问世,就是在1923年由新加坡华人社群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以及在1929年由新加坡商人胡文虎创办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也继承了南来文人主编的传统,先后有林独步、曾圣提、胡愈之、康有为弟子李微尘等优秀总编辑或主笔。《星洲日报》的主笔也不乏朱宝筠、傅无闷等南来的优秀知识分子。

本书于1970年代出版,以资深报人郑文辉的视角,讲述了新加坡华文报业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的华人人口众多,为了推动华人的文教产业,华文报刊也应运而生。《叻报》是本地最早由华人创办的华文报,创办者薛有礼是一位祖籍为福建厦门的华侨。该报前后发行长达52年,其中一位影响深远的主笔叶季允为本地报业开创了南来文人主编的传统,被誉为“南洋第一报人”。

本书是《新明日报》前副总编辑郑文辉的回忆录,追溯其40多年的报业生涯,以务实的口吻将个人从记者、编辑到副总编辑的报业经历结合本地中文报业的发展娓娓道来。引用退休报人杜南发为本书所作的序文:“《笑傲报林》一书,因真实而生动,因丰富而精彩,因意义而可贵,是一个时代的报人身影。”

出版:蓝点图书私人有限公司

作者:郑文辉

作者:郑文辉

郑文辉生长于马来西亚麻坡,从学生时代起就积极参与报章投稿。踏出校门后,郑文辉曾经先后担任过《虎报》的记者、《通报》的编辑、《民报》的总编辑,并在《新明日报》度过了长达35年的报业生涯,直到2002年时作为副总编辑从《新明日报》退休。

郑文辉作为与《新明日报》共同经历风风雨雨的参与者,也在本书中回忆了该报的创办到发展。起初,该报本打算以《明报》命名,但由于读音容易与其竞争对手《民报》混淆,遂在文化部官员建议下,由《新生日报》和《明报》各取一字,得名《新明日报》,金庸则认为可以解读为“新”加坡的“明”报。在之后的年月里,《新明日报》从“一家国内外商家联合经营的报纸,到被海峡时报集团收购,最后又并入报业控股旗下成为华文媒体旗下一员。”

“新”加坡的“明”报

亲身经历多个历史时刻

在新加坡独立初期,尽管不乏竞争者,但南洋、星洲仍是华文日报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两家。1967年,金庸与商人梁润之联合创办了新明日报。该报新明日报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其新鲜的视角与丰富的编排形式为本地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创办之初,《新明日报》就决定开辟出自己的风格,以社会新闻为主打。郑文辉更在本书中详尽介绍了自己与历任总编辑共事的经历,以及每位总编辑融合自身特色为《新明日报》打造的路线,让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该报的发展轨迹。在经历激烈的竞争和无数次对热点新闻的报道后,新明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新加坡的中文报业站稳了脚跟,并在经历了1979年的停刊风波后,逐渐转型成如今读者们熟悉的综合性的街市报。

《笑傲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