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铭受访时说:“当事人的母亲晕倒后,我就更谨慎地与他们沟通。可能之前我向他们解释法律的时候会比较实事求是和直接,所以在那之后与他们沟通,我在遣词用字方面会比较小心,也会先给他们多一点时间消化,然后再进一步解释。”

吴定夷受访时坦言,担任调解员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自己在性格上的改变。他说:“之前我总是很快就对一个人下定论,但现在我知道学会了倾听各方,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故事,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去评判或立即介入。”

助人亦助己 义工学会倾听

律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专注处理案件,同时也需要照顾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感受。也是执业律师的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俊铭忆述,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法律援助经历,是办理毒品贩卖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的母亲因情绪崩溃而晕倒,这让他意识到律师也须时刻顾虑这些家人的感受和情绪。

其中一名杰出法庭义工奖的公开组得主是在国家法院担任义务调解员超过11年的伊丽莎白医院血液科医生吴定夷(78岁)。

梅达顺在致辞时肯定法庭义工的贡献,确保有需要者能获得司法公正。他也说,当前有不少人没有律师代表,自己出庭应诉或辩护。因此,法院须重新审视和设计流程和规则,不仅仅考虑律师和法官的需求。

他也是第二名受委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律师的新加坡人。

延伸阅读

张俊铭(41岁)从2011年起,加入“死罪法律援助计划”(Legal Assistance Scheme for Capital Offences,简称LASCO),为面对死刑的罪犯提供义务服务,并曾办理2019年的林厝港烧尸案等。

除了“死罪法律援助计划”奖,今年另有两人获颁杰出贡献奖,以及五人获颁长期服务奖。

张俊铭的奉献得到国家法院的肯定,获颁今年的“死罪法律援助计划”奖。他星期三(11月27日)在法庭义工答谢午宴上,从大法官梅达顺手中接过奖牌。

他在过去三年参加了38次法庭义工服务,其中去年4月至今年3月间的8次,申诉者都成功取得和解,无须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