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创办人莉奥妮(Leonie Nagarajan,46岁)和齐诺比亚(Zinobia Tinwala,43岁)几年前参加尚育小学家长支援小组而相识,因孩子的校服无法传给性别不同的手足,开始关注校服循环课题。
齐诺比亚认为,绿化环境的倡导工作须从教育体系着手。“如果孩子能参与其中,动手制作再循环物品,他们看待资源的观念就不同,日后可为环保运动发挥更大影响力。”
参加工作坊的淡滨尼美廉初院学生克莉丝塔(Krystal Sandar Swe,17岁)第一次使用缝纫机,觉得缝纫是不错的解压活动。她说:“我们从导师的示范中意识到,利用废料再造物品可以很简单,不一定只在某个专业领域才能办到。校服是求学生涯无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校服材料改造为实用的纪念品,可以让我留住回忆,提醒着我在学校的时光。”
从最初合作的尚育小学,参加工作坊的学校已增加到约10所,活动后来也走入乐龄中心。
乐龄为环保献力 学习乐在其中
本地学生每人平均有四套校服和运动服,这些衣物不使用后被扔掉,制造的垃圾量不容忽视。约61%学生会穿二手校服,但仅34%家长会考虑购买二手校服。
她受访时说,现在穿针线比较难,需要义工帮忙。“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还可以与年轻人交流。我很期待每个月一次的课,可以支持环保,减少垃圾,还可学习做不同的物品。”
太和观今年4月开始与TCC合作,目前在加西雅和加基武吉的活跃乐龄中心主办升级再造工作坊。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后来也加入义工行列,协助年长者。
这是自发学习(Student-Initiated Learning)计划的其中一个项目,让学生利用学校定期腾出的居家学习日来进行感兴趣的活动。负责教师李雪婷说,与TCC合作让学生认识到丢弃校服所制造的垃圾量,引发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这可鼓励他们培养亲环境的消费行为,从中发挥创意,将校服改造为实用的托特包,赋予废料新生命。
她们去年创办社会企业倡导环保工作,与学校合作展开校服回收活动,并举办升级再造工作坊。从事创意工作的齐诺比亚擅长缝纫,因此发挥专长,利用无法捐出的校服布料设计托特包、文具包、膝上电脑套等产品,教导学员制作过程。
这是社会企业The Circular Classroom(意指循环概念课室,以下简称TCC)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之前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超过3000名学生和家长参与这调查。
淡滨尼美廉初级学院去年与TCC展开合作,举行校服回收和捐赠活动,并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工作坊。45名高一学生报名参加,学习制作托特包。制作的150个产品材料来自450件校服。
李勤珍(70岁)享受学习过程,与其他乐龄人士利用校服的布料制作纸巾收纳包、花朵等装饰。她年轻时曾当车衣工,尽管多年没碰针车,重拾这个手艺一点也不陌生。
莉奥妮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的目的是想推广可持续消费习惯,向家长和学生传达每个人都能为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尽一分力。因此,升级再造的物品是学生可在学校使用的,好让他们见识循环经济发挥的作用。此外,我们要改变二手衣物是给贫困者的刻板观念。”
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加西雅)负责人林志明说,10多名乐龄报名参加这项免费的工作坊,当中有年过八旬的长者。培训人员让这名年长者帮忙剪布,尽管年纪大,她完全能胜任。乐龄互相帮忙,乐在其中。工教院学生加入义工行列后,也有助于促进代际互动。机构希望,接下来能把活动扩大到更多中心。
绿化环境倡导工作须从教育体系着手
只要发挥巧思,再循环校服布料可制成精美产品。TCC提供订制服务,利用校服为学校制作纪念品。一些学校的家长支援组曾订制收纳袋,作为教师节礼物,而这是莉奥妮和齐诺比亚要提倡的亲环境消费行为。
由齐诺比亚设计的产品由她们聘请的裁缝师缝制。她们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为弱势背景的妇女提供工作机会。一些裁缝师则是义务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