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版的电子监视系统包括了一个手机应用,让监测者在线上就可进行相关操作,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
吴岩修说,第二代电子追踪器兼容了两种技术,同时添加了指纹识别技术。“这些进步为5G时代打下了基础。”
兼容射频识别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吴岩修说:“他们觉得不会被公众一眼认出和识别,对女性来说穿裙子也更自在。但手环也有弊端和挑战,例如一些餐饮业工作人员的手上不能佩戴任何物品。”
他说,当局发现在一些情况下受监督者无法戴上脚环,例如有人出现医疗情况,或尺寸无法适配。还有一些受监督者在外工作须穿安全靴,戴脚环不利于行动。
监狱署透露,所有接受社区改造计划的受监督者都须佩戴电子追踪器,这包括居家宵禁计划下的受监督者、工作假释中心S2狱所的囚犯、住在中途之家的释囚等。
新增的手环仅重45克,比两代脚环都更小而薄,外形上,手环看起来和智能手表几乎一模一样。
此外,一般公众在看到有人戴黑色脚环时,忍不住会多瞟几眼,让佩戴者感到不自在。
初代电子监视系统(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在2000年推出,主要用于确保参与社区改造计划的受监督者遵守宵禁时间。电子监视系统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佩戴在脚踝上的电子追踪器,20多年来,这一脚环像移动的铁窗,已成为大众眼里“有罪”的标识。
从脚环到手环,监狱署改革电子追踪器,增加外形更像手表的选项,减少受监督者在外被污名化的影响。
受监督者家中须安装监测系统;初代版本的家中监测系统有两款,分别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或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受监督者的需求分配。
延伸阅读
监狱署日后考虑为手环加上液晶屏,显示时间和监测心率的可能性。
目前使用手环的主要是居家宵禁计划(Home Detention)下,或因医疗情况不便佩戴脚环的受监督者。
社区改造处政策与策划执行员吴岩修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初代电子监视系统最初投入使用时只能监督约2000人,随着狱后监督人数在未来会增加,电子监视系统需具备更先进的功能。
随着受监督者数量增多,监狱署在2022年2月推出了增强版第二代电子监视系统,其中最显著的改良是推出手环电子追踪器。
两种技术各有所长,射频识别技术短距离内精准度较高,主要用于确保受监督者在宵禁时间留在家中;全球定位系统则更适用于需要追踪行踪的受监督者。
第二代电子追踪器除了更轻巧外,也增加了无线便携充电。当局今后会继续在外形设计、电池续航和科技兼容方面持续改良。
吴岩修说,佩戴类似手表的追踪器,可以减少污名化对低风险受监督者的影响。
目前有2000多人接受电子监视系统的监督,监测者如果需要管理警报和信息,例如更改宵禁时间,或发现受监督者地理位置有异样,得通过电话与控制中心获取信息。
监狱署在2024年4月至6月期间针对手环展开试用,50人中,多数佩戴者认为手环比脚环方便,日常佩戴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