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塑造了今天的国家身份认同,也推动了我们身份认同的不断演变。文化遗产必须是活的,我们希望未来的新加坡人不仅将文化遗产视作历史,还能亲身感受、体验、触摸它,让文化遗产的体验,成为我们身份认同的核心。”
其他获表彰的机构还包括:三星电子、星耀樟宜、新报业媒体信托等。
促进具包容文化遗产 部分合作伙伴获表彰
延伸阅读
这些布料不仅适合日常穿戴,还可用于婚嫁和祭祀仪式,有些甚至织有祖先图腾,具有神圣意义。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肯定得奖者对保护文化遗的贡献。
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年长者的需求,例如采用开放式布局,方便活动;餐厅的服务台较低,便于年长者和服务人员沟通;一些椅子还配有扶手,确保年长者安全地起坐。
事务所董事王德毅(43岁)受访时指出,“团聚厅”由一家餐厅和一个多功能活动区组成,设计历时三年完成。团队自2020年起,与超过35个组织和120名公众交流,了解年长者,包括失智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需求。
他指出,保护、学习、建设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同时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林道江希望这些纺织品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并在未来几年展出,让公众有机会欣赏。“这些纺织品就像是当地人送给我的礼物,如今我将它们回馈给大众。”
“这些物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们不仅讲述了本土工匠和艺术家的故事,也展示了他们在我国制作出高质量产品的过程,反映了新加坡在纺织品制造和生产方面的发展。”
文物局星期二(9月24日)向89个机构和个人,颁发2023年度文化遗产赞助奖,表彰他们在过去一年对文化遗产领域的慷慨捐赠。这是五年来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去年捐赠的款项和物品总值1167万元。
过去近50年里,70岁的本地呼吸科医生林道江教授,多次前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偏远岛屿,走访村庄和部落,购买并收藏当地妇女以传统扎染技术“伊卡”(Ikat)制作的布料。
唐振辉举例说,1974年在本地创办峇迪制造公司的陈坤良(已故)和妻子王贵娘(83岁)一家,向亚洲文明博物馆捐赠了400枚印染峇迪的铜铁模具,以及56件布料和服装。
在促进具包容性的文化遗产方面,一些合作伙伴也获得表彰,包括负责设计国家博物馆年长者社交空间“团聚厅”的雅诗柏设计事务所(RSP)。
林道江说:“这些纺织品不仅是图案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更承载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展现东南亚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他将收藏的125件肩披、围巾、沙龙布、马鞍布等纺织品,捐赠给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并因此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2023年度文化遗产赞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