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四(9月19日)在米尔肯研究所亚洲峰会(Milken Institute Asia Summit)的一场与部长对话的活动上举例说,有了人工智能(AI)的助力,如今X光片的解析度非常高,可看清人体各个器官,但如果无法向病人说明要如何解决问题,也无济于事。

“我们很容易让公众产生‘疑病症’。我可以说,我们为你做了扫描,发现一些非常小的肿瘤 ,并没什么特别意义,但这么做会让人恐慌。所以人工智能可能会给医疗系统带来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它为我们所用。”

他说,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来预估一些常见慢性疾病和癌症,如肾衰竭、糖尿病、中风、乳癌,以及结直肠癌等的风险,是未来预防护理的发展方向。

王乙康在这个有逾百名出席者的对话会上,介绍去年7月推出的健康SG计划及我国未来医疗发展方向和重点。他说,人工智能可善用现有各种数据包括病人医疗记录,来改变本地医疗保健的面貌,但这是一个须加以引导的过程。

至于我国未来一两年的医疗发展重点,王乙康说,在冠病疫情后,国人的医疗需求上升,病患平均住院天数也增加了,当局因此努力提高医疗能力,培训和吸引适合的人才加入医疗领域。卫生部也会继续推进健康SG计划、加强数码基础设施如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并尽量解决“自助餐心态”(buffet syndrome)问题。

延伸阅读

这样的预测性预防护理,日后可让全科医生在接诊时,了解患者是否属高风险群,以便及早介入,并给予适当的医疗建议。

或可拉近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差距

王乙康说,一旦这样的做法顺利落实,医疗体系将出现大改变,甚至可拉近本地人口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之间的差距。

“自助餐心态”问题指的是投保人因有了医药保险,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治疗,造成过度医疗,进而推高医疗索赔,结果导致保费上涨的恶性循环。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约84岁,平均健康寿命却是74岁,意味着新加坡人平均在过世前10年里健康不佳。

人工智能、精准医学,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皆可提高预防保健和护理的效果,但在使用这类日益先进的工具尤其是人工智能时,要小心谨慎并加以引导,以避免给群众带来“疑病症”,造成不必要恐慌。

“这是完全可能的,相关技术已存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和机制来实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