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更饱和也更竞争 食客口味变刁钻复杂
可食用艺术装置惊艳四座 奠定进军国际舞台基础
2005年,21岁的黄慧娴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1年,她配合自己第一本烹饪书《完美中的不完美》举办的可食用艺术装置展,名声大噪,是她厨师生涯的第一个突破点,为她奠下进军国际舞台的基础。
意想不到的是,车祸后,她的艺术细胞被激活,沉睡多年的创意被“撞”醒了。从未下厨的她,开始往厨房里钻。
把棉花糖粘在天花板、把荔枝软糖贴在墙上、用麦芽糖塑成2.4米高的“珊瑚”墙等,七个融合甜点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巨型创作,色彩奇幻,构思新颖。
可可豆如何制成巧克力?
之后,黄慧娴曾向世界著名厨师如美国米其林三星厨师Thomas Keller、西班牙巧克力大师Oriol Balaguer、法国大师级甜点师Pierre Herme、法国顶级餐厅大师Gunther Hubrechsen、美国甜点名厨Will Goldfard等人学艺。
对世界甜点王国而言,La Liste甜点特别奖近年来备受瞩目。
阳盛阴衰的情况,10多年来没多大改善。“身为女厨师,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认识这个差异,更努力精进自己的厨艺。”
自此,她受海内外画廊、时尚品牌、酒店餐厅或文化活动邀请,展出各类可食用艺术装置:巧克力画的抽象画、巧克力球堆成的九宫格壁画、棒棒糖拼成的鲤鱼画等,从欧美的伦敦纽约到亚洲的日本、香港等,无不引来国际甜点界满满赞叹。
而她,已赋予自己甜点事业不一样的使命——在新加坡种植更多可可树,让更多人意识到可持续食物来源的重要。
不过,她准备再次出击,明年在沙特阿拉伯开设分店,韩国与日本分店则在商议中。
今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La Liste甜点特别奖的10个小组中,她获颁最具创造力甜点师奖,是我国第一位获此奖的厨师,主办当局称赞她在巧克力和甜点制作的大胆尝试,突破了口味和表现形式的界限。
黄慧娴忆说,10年前,巧克力不论在包装或口味上略显保守,很多南洋甜品或本地美食中的独特口味,没有融入巧克力中。
早在3000多年前,美洲古代文明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已把可可豆制成饮品,也用它为交易货币。16世纪,西班牙殖民地拓荒者将巧克力带回欧洲,迅速受到贵族皇室追捧为奢侈品。
“新加坡没有巧克力文化,但这个建国历史很短的年轻国家,能在59年里,发展为现代化的美丽国家。外国人看到我的巨型可食用艺术装置,会对我感兴趣,想知道我从哪里来。他们知道是新加坡后,去谷歌搜索,马上看到有关新加坡漂亮、进步、现代化的照片和介绍。这让我更有信心以艺术家的身份介绍新加坡,展现我们不断精益求精的精神。”
她笑说:“这个问题,是我厨师生涯中最多人问我的!”
同车好友的脸和腿受伤,前未婚夫则只是皮外伤,所幸,大家后来都痊愈。
她补充说,第二年再次获奖,“为我开启更多扇门,让我更有信心尝试新事物”。
她看准这个缺口,把本地常见食材如叻沙、辣椒、姜花、班兰等,完美地结合在巧克力中,很快赢得了市场,Janice Wong成了家喻户晓的高档品牌。至今最受欢迎的是小辣椒和红糖班兰口味。
她的厨艺,靠着创意和热忱打磨着。而能在推陈出新的餐饮界站稳快20年,正是念书时,多年代表我国参加壁球比赛的运动员体能和精神训练,培养出正面看待挫败的不倒精神。
今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La Liste甜点特别奖的10个小组中,黄慧娴(Janice Wong)获颁最具创造力甜点师奖,是我国第一位获此奖的厨师,主办当局称赞她在巧克力和甜点制作的大胆尝试,突破了口味和表现形式的界限。
之后几年,黄慧娴借助知名度,陆续在海外设分店,包括澳门、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悉尼。除了悉尼分店,其余分店受冠病疫情影响都歇业了。
这两股相扯的力量,间接扼制了厨师走出舒适圈、发挥创意、推出非主流口味的勇气。如何持续保有第一荣衔,却又不被评为哗众取宠,成了生存王道。
“第一”的生命力,需源源不绝的激情灌溉滋养。坐上“第一”高位,宛如坐在三只脚的高椅上,得平衡椅子下方无数人争拥而上的摇晃不安,还得努力寻找出路向另一张高椅攀去。
2014年,她创办另一个新品牌Pure Imagination销售甜点材料,也让人定制巧克力糖果、蛋糕和冰淇淋。之后引进可自己设计上色的巧克力“漆”“绘笔”和“画纸”。
19世纪工业革命,巧克力制作技术得到改进,才变成大众食品。
没有任何“第一”是永远的。就像她最崇拜的巧克力大师Oriol Balaguer,20年前是巧克力雕塑界无人媲美的世界顶级大师;而今,仿效作品比比皆是,甚至青出于蓝。“对现在人来说,他的巧克力雕塑已无关紧要了。”
可可树一般三年开花, 五年结果。可可豆采收后,经发酵、晒干、烘培、去壳并研磨,制成可可液块。加入糖、奶粉等调制成巧克力。这个过程,行业称之为Bean to Bar模式,每一步都力求完美,也叫精制巧克力。
这一互动式的巧克力产品,成功让Janice Wong巧克力在2017年入驻英国老牌百货商店Harrods,也把新加坡品牌巧克力推上国际零售舞台。
该奖由意大利知名矿泉水公司San Pellegrino赞助,它的前身是在2002年首次由英国杂志推出的世界50最佳餐厅榜单。2013年,50最佳餐厅榜单增设亚洲区和拉丁美洲区组。该奖名气虽不及米其林,但在亚洲餐饮界具有一定权威。
过去获奖大师包括纽约“可颂甜甜圈”创始人Dominique Ansel,获得甜点创新者奖;以精致蛋糕闻名的法国名厨Bastien Blanc-Tailleur,获世界最具创造力甜点师奖;以及巴黎Ritz Le Comptoir餐厅的主厨Francois Perret,这餐厅被誉为世界最佳甜点店。
Janice Wong作为也是品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黄慧娴的巧克力或甜点,而是她把艺术与美食无缝结合,通过天马行空的呈现方式,摆出一个个巨型的可食用艺术作品。
在这之前,黄慧娴也是世界美食峰会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年度最佳甜点师,这奖由新加坡旅游局自1997年起主办。
她当时正在澳大利亚参加大学交流计划,趁休假与她当时的未婚夫和好友开车旅行,不料发生车祸。她的前额缝了30针,右腿受伤且严重感染,差点须截肢。
深悟“第一”不会永远 种可可树成为新使命
获得多个奖项肯定 努力追求创新口味
Janice Wong的中文名是黄慧娴。她是我国第一位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San Pellegrino 亚洲50最佳餐厅(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颁发“亚洲最佳甜点师”荣誉的人。这个奖项,为她开启一扇又一扇国际甜点和餐饮业殿堂之门。
黄慧娴坦言,与2007年她初入行相比,现在的餐饮业竞争更激烈,市场更饱和。
黄慧娴也说,互联网普及加速信息交流,想煮什么菜,网络随时找得到,厨师可无师自通,消费者也可自己下厨。这个转变,固然让她能借视频教学和售卖预制甜点材料熬过疫情难关,但单靠口碑的经营模式,已显疲乏。她如今也积极展开社媒宣传和市场促销。
41岁的黄慧娴对《联合早报》说,La Liste奖的国际地位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为她正与欧洲洽谈的几个展览合作项目助力。她也说,获今年甜点特别奖的25位厨师来自14个国家,涵盖范围扩大,不再局限欧美厨师,意义深远。
完成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位后,她放下从事银行业的志向,22岁那年,向在银行工作的父亲借了1万欧元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到1895年创办的国际知名厨艺学院蓝带(Le Cordon Bleu)学做甜点。这所学院是世界第一所、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甜点烘焙培训学校,它的蓝带勋章被视为西点甜点中的最高荣誉,目前在世界各地设有30多个分校。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豆是可可树的果实。可可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目前全球主要生产国有象牙海岸、加纳、印度尼西亚和厄瓜多尔。
3000年前已成饮品
巧克力“漆”“绘笔”“画纸” 买家可自己设计上色
但厨师这条路不容易走,考验体力,且以男性居多。她如何求存?
每年的7月7日是“世界巧克力日”。全球吃最多巧克力的国家是瑞士,每年每人平均吃掉近9公斤巧克力。
黄慧娴打趣地说,如果不是La Liste奖,本地媒体可能忘了她这个老字号,“毕竟大家都喜欢新鲜新奇”。
然而,她不否认,现今市场充斥着许多同类产品,连她不愿用做的巧克力榴梿口味都有。她说,很难保持新鲜榴梿的品质一贯性,而且保存或运输都不容易。”
网搜新加坡甜点女王,马上看到Janice Wong的名字。
黄慧娴成名早,24岁那年,她在荷兰村开设高档时尚甜品餐厅2am: dessertbar,已受市场关注。但她如果因此固步自封,说不定就没有2014年问世的Janice Wong巧克力品牌。
另一边厢,食客的口味更刁钻复杂,要求更高,对食客来说,使用优质食材已是不言而喻的最低要求。
La Liste有一套别于米其林星评的美食评分系统,它以全球200个美食指南及网络评论为基础,选出全球1000家顶级餐厅及各组别得主。今年,我国有12家餐厅入选La Liste全球1000家顶级餐厅榜单,包括三家有米其林三星评级的Odette、Zen和Les Amis高级餐厅。
延伸阅读
回看这些奖项,对她而言,意义最特殊的,要数亚洲最佳甜点师奖。“得奖时我还很年轻,完全是意料之外,当时世界各地有许多优秀厨师,新加坡厨师能脱颖而出,是一大肯定。”当年她30岁。
车祸“撞”醒艺术细胞 到巴黎拜师学艺
“新加坡甜点女王”的耀眼光环,可能随时间推移而褪色,当下受推崇的创意产品,也可能被四方八面涌入的抄袭者所攻陷。
黄慧娴常受邀到国外呈献甜品艺术,堪称我国在国际创意甜品界的代表。但她认为,是新加坡不断革新进步的前瞻性形象,让她更有信心站在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创意。
也因此,她连续在2013年和2014年,赢得《San Pellegrino 亚洲50最佳餐厅》的亚洲最佳甜点师奖,成为第一位连续获奖的新加坡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