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公司通报的气流事件有所增加,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专家指出,客机遇上强烈气流仍属罕见。而虽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气流更频繁,但尚未得到证实,航空业将持续关注。

“在过去六年发生的226起事故中,只有52%发布了最终事故报告,这是一种失职,可能影响旅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各国政府则应提供及时、全面和公开的事故报告,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系统性的问题,加强安全和防范事故发生。”

卡伦指出,2023年是航空业“有史以来最安全的”一年,没有任何喷气式客机损毁或致命事故。但是有一起涡轮螺旋桨(turboprop)飞机的致命事故,造成72人死亡。

“去年,全行业的总事故率为0.8,相当于每126万架次发生一次事故,而致命事故风险也从2022年的0.11降至2023年的0.03。以这种安全水平来说,一个人如果每天乘飞机,要10万3239年才会遇到一次致命事故。”

SQ321客机在遭遇气流后改降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图为机舱内多个零件设备因强烈撞击而脱落。(路透社)

他也强调,审计、数据和事故报告是加强安全文化的主要工具。然而,2018年到2022年的航空事故中,仅有一半的事故按照《芝加哥公约》规定进行了调查与公布,阻碍航空业获取有助于提高飞行安全的重要信息。

SQ321事件带来警示 但未引发航空业大规模变化

他补充,虽然一些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气流更频繁,但尚未得到证实,业界将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从航空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将气候变化视为警告,但是现在还不能说气流事件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不过,信息的可用性正在让航空业发生变化。飞机师可根据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做出更好的操作决策,这可能会促使潜在受气流影响的地区周围有许多航线改道。”

问及人工智能是否有助于预防气流,卡伦回应说,尽管人工智能在航空业有发展的潜力,但是气流,特别是晴空乱流 ( Clear Air Turbulence)难以预测,关键是乘客系好安全带和遵守安全指示才能有效保护自己。

卡伦说,航空公司在安全带和遵守安全指示方面向来都有标准操作程序,而且强气流情况并不常发生。上一次由气流造成的死亡事故是在1997年,出事的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从日本东京飞往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班。

因此,SQ321事件只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航空公司检讨流程,但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变化。

国际航协运营、安全和安保部门高级副总裁尼克·卡伦(Nick Careen)星期一(6月3日)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记者会上说,新加坡航空公司SQ321航班5月间的强烈气流事故,促使更多航空公司审查安全标准操作程序,但目前没有大规模的改变。

国际航协去年推出《安全领导章程》,旨在通过航空公司高管承诺遵守八项安全领导力原则来加强组织安全文化。截至目前,已有73名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签署《国际航协安全领导章程》。

事故之后,新航宣布调整作业程序,包括在安全带指示灯亮起时暂停客舱餐食和热饮服务,并要求机组人员返回座位、系好安全带等,以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