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锐说:“考虑到考试本身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只有母语考试具有重考的选项,对其他科目来说也不公平。将母语考试笔试统一安排在9月,教师也有更多时间教学、安排备考。”
对于较弱的学生,学校的教学则侧重于逐步培养他们的母语读写能力,将任务分解成较简单的形式,帮助他们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多使用母语。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五(3月1日)在国会辩论教育部开支预算时宣布,配合全面科目编班制的实行,2027年起中学会考的考期将调整,母语的笔试将和英文一样,统一在9月举行。这意味着考生无法像目前那样,若年中O水准母语会考成绩不理想,可选择在年底重考。
中四学生洪湘婷(16岁)说,尽管考两次可以取其中较好的成绩,但备考时间也相应增加。“我不喜欢把考试战线拉得太长,因为会疲惫和麻木。我只把会考当作另一次校内考试,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就好。”
学者:取消重考选项 情理之中
激发兴趣 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母语最佳途径
他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母语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母语的最佳途径。”学校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创造户外学习的条件,带领学生从日常中学习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副主任陈志锐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教育部早年推行两次母语考试的安排,有其历史原因,但如今的环境已经改变,取消重考的选项也在情理之中。
中学母语会考笔试将调整考期,和英文考试统一,只举行一次,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大多认为这一举措会减轻备考压力,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母语的学习和兴趣培养。
中三学生顾国正(14岁)也认为,在一次就能考过的情况下,再考一次非常浪费时间。两次考试间隔时间不长,第一次没考好的人,成绩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升。
英华中学(巴克路)校长辜泽鸿认为,有了更长的时间来准备考试,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将有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自信心。相较于重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他也指出,一些学生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多一次考试机会就有可能押中题目,但这不是设计考试的初衷。母语的学习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统一一次考试,学生有更长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准备也会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