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常会用这样的谎言来训导管教孩子,南洋理工大学最新研究指出,这种做法更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说谎。
上述虚假的威胁,或者虚假的承诺,例如:“如果你做完功课,我就带你去迪士尼乐园”,都被视为工具性谎言(instrumental lies)。如果孩子实际做得并不好,但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有比较积极的情绪,而违背事实地夸奖孩子“做得好”,这种行为则是白色谎言。
工具性谎言能够让儿童顺从父母的意愿,因此接触过这些谎言的儿童就可能从中了解到,这种谎言对达到某种目的是有效的,因此他们更容易撒类似的谎。
“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来了!”
学者:即使是善意谎言 家长说谎行为也会间接鼓励孩子说谎
工具性谎言和白色谎言这两种育儿谎言,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普遍存在。针对这两种谎言,南大研究团队对本地564名年龄介于11岁至12岁的儿童,以及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分别展开研究调查,收集说谎的相关数据。
至于白色谎言,与工具性谎言不同的是,孩子只有在识破谎言时,才更有可能对父母撒谎。
这项研究是了解儿童是否相信、或者是否意识到父母说谎的首批研究之一。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父母说谎对儿童说谎的影响,建立一套有关父母说谎及其对儿童影响的知识体系。
况且,工具性谎言通常具有胁迫性质,可能会引起儿童的负面情绪,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从而导致儿童更有可能对父母撒谎。
调查:工具性谎言让儿童认为撒谎可达到目的
延伸阅读
司徒佩佩说,目前研究的侧重点基于儿童相信父母撒的谎。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对父母谎言的其他解读,以及父母不同的谎言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情感。
司徒佩佩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教育者,父母的说谎行为可能会间接鼓励孩子如何说谎。这项研究结果,应当让父母们在试图通过撒谎来教育孩子时有所顾忌,即使他们说的可能是善意的谎言。”
研究显示,无论儿童是否知道自己被骗,父母对孩子说的工具性谎言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也对父母撒谎。
领导这项研究的南大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司徒佩佩说,这项研究阐明了儿童在童年时期如何处理父母不同类型的谎言,并深入了解谎言如何影响儿童。